上海盟國僑民集中營

上海盟國僑民集中營日本上海敵國人集團生活所,簡稱上海集中營英語:Shanghai Civil Assembly Center)是日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太平洋戰爭爆發並占領上海租界後在當時中華民國上海建立的集中營,專門收容被日本視為敵國的在滬僑民。共有九個,分別為浦東集中營、龍華集中營、閘北集中營、滬西第一集中營、滬西第二集中營、滬西第三集中營、滬西第四集中營、教會人員集中營和義大利人集中營,至1944年9月底共收納6200人,來自英國美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蘇聯等國家[1] 。1943年1月29日,上海集中營正式啟用並一直使用到日本投降即1945年8月。上海集中營以浦東集中營與龍華集中營為最大和最出名,其中龍華集中營因電影——太陽帝國而廣為人知。

上海盟國僑民集中營
日本集中營
位置中華民國上海
運行時間1943年1月–1945年8月
囚犯類型主要為英國美國等與日交戰國在滬僑民
囚犯數6200人
解放中華民國,1945年8月
著名囚犯J·G·巴拉德郭時濟

歷史 編輯

分布 編輯

上海盟國僑民集中營原共有8個,1943年9月日本的盟友義大利王國投降後,專設一個關押義大利人(主要在天津意租界)的集中營,增加至9個。至1944年9月底,上海集中營分布情況如下[1]

集中營名稱 地址 原為 現況 關押人數 主要僑民來源
浦東集中營 東方明珠電視塔北面江邊 英美菸草倉庫 已拆 1112人 英國:903人
龍華集中營 / 江蘇省省立上海中學 上海中學 1756人 英國:1584人
閘北集中營 北中山路2566號 大夏大學群賢堂 華東師範大學群賢堂(文史樓) 1056人 大英國協:669人
滬西第一集中營 愚園路404號,地豐路8A號、10號 工部局西童學校 市西中學 877人 大英國協:842 人
滬西第二集中營 大西路63號、65號 軍營 / 456人 大英國協:408人
滬西第三集中營 大西路301號 哥侖比亞鄉村俱樂部 延安西路 1262 號上海生物製品研究所 331人 大英國協:283人;以老弱者居多
滬西第四集中營 林肯路70號 原為中國銀行職工住房,1937年淞滬抗戰損毀,後改為隔離病房 天山路、中山西路交界東北角 325 人 大英國協:282人
義大利人集中營 羅別根路 / / 33人 /

教會人員集中營共有6處,且還收容來自上海以外地區的傳教士,具體分布如下:

集中營名稱 地址 原為 現況 關押人數 主要僑民來源
上海徐家匯傳教士中心 徐家匯 / / 55人 美國:25人
耶穌會神學院神父集中營 / / / 34人 加拿大:30人
徐家匯聖母院 今徐家匯東方商廈附近 / / 39人 比利時:11人
方濟堂 呂班路141號 / 盧灣區委大院 37人 比利時:21人
首善會 呂班路 / 盧灣區委大院 10人 荷蘭:5人
霞飛路聖心營 今淮海中路622弄7號 / 上海社會科學院大樓 79人 美國:42人

集中營生活 編輯

相關作品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述论 (PDF).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熊月之). [2014-07-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24).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