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塔宮(Palazzo Litta)是義大利米蘭的一座巴洛克建築,對面是聖穆里思大修道院(Monastero Maggiore di San Maurizio),其歷史可追溯至西班牙統治該城市的時期。在2018年,它是一個文化中心,設有展覽空間、辦公室和劇院。

麗塔宮
概要
類型palazzo[*]
建築風格巴洛克
所屬國家/地區義大利
行政區米蘭馬真塔大道
地址Corso Magenta, 24、​corso Magenta, 24 - Milano、​Corso Magenta 24
座標45°27′58″N 9°10′41″E / 45.466053°N 9.178154°E / 45.466053; 9.178154
郵政編碼20123
起造1642
竣工日1761 (立面)
承建商巴托羅密歐·阿雷塞
擁有者義大利國家鐵路
設計與建造
建築師弗朗切斯科·瑪麗亞·里奇尼
保護情況義大利國家遺跡[*]
網站
http://www.lombardia.beniculturali.it
地圖
地圖

歷史

編輯

建築師弗朗切斯科·瑪麗亞·里奇尼在1642–1648年間,為該時期米蘭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阿雷塞家族的成員、於1660年成為米蘭議會主席的巴托羅密歐·阿雷塞伯爵,建造了宮殿的核心。因此,利塔宮成為重要的文化中心。多年來在這裡舉行過多次盛大宴會,接待過奧地利的瑪麗亞納馬佳莉塔·德雷莎伊麗莎白·克莉絲丁 (不倫瑞克-沃爾芬比特爾)瑪麗亞·特蕾西婭歐仁·德·博阿爾內以及拿破崙

除了總體規劃之外,「貴族樓層」(piano nobile)和里奇尼的一處庭院,也基本上保留了最初的17世紀建築主要特徵(雖然經過了大幅度重新裝修)。家族經堂也是里奇尼的作品,於1671年祝聖,後來變成了一個私人劇院,供家族成員及其客人使用。這是米蘭最古老的劇院,仍然開放,稱為米蘭麗塔劇院(Teatro Litta di Milano),在舊馬廄還設有第二個表演空間。[1]

1674年,宮殿傳給了巴托羅密歐的女兒瑪格麗塔, 法比奧三世·維斯孔蒂·博羅梅奧·阿雷塞的妻子; 到18世紀中葉,阿雷塞家族的男性成員絕嗣,宮殿由麗塔家族繼承,其家族成員在米蘭的政治生活中也很出名。正是在此期間,對該建築進行了許多重要的更改。到19世紀後期,它成為義大利北部鐵路管理局的所在地。

建築

編輯

在1752年至1761年之間,巴托洛梅奧·博利為該建築修建了新的立面,採用裝飾繁複的以晚期巴洛克或洛可可風格。入口兩側有兩個男像柱,支撐著一個彎曲的陽台。[2] 1740年,卡洛·朱塞佩·梅洛建造了氣勢雄偉的鉗式樓梯(scalone a tenaglia),擁有精緻的曲線,通往「貴族樓層」(piano nobile)。那裡的房間也進行了部分翻新,裝飾著喬凡尼·安東尼奧·庫奇的壁畫。

參考

編輯
  1. ^ Teatro Litta di Milano. RegioneLombardia: Direzione Generale Cultura, Identità e Autonomie della Lombardia. [200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2. ^ Guida artistica di Milano: dintorni e lagh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y Tito Vespasiano Paravicini (1881), page 114.
  • Official website
  • Storia di Palazzo Litta, Direzione Regionale per i Beni Culturali e Paessagistici della Lombardia
  • History of Palazzo Litta A shorter version of the same page
  • Macadam, Alta (1997). Blue Guide. Northern Italy: from the Alps to Bologna. London: A & C Black. ISBN 0-7136-4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