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區

镇江市的一个市辖区

京口區中國江蘇省鎮江市的一個市轄區,京口為鎮江的古稱,是鎮江市的最早的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中心。目前名義上管轄鎮江新區的丁卯地區和大港地區。京滬鐵路穿境而過,鎮瑞鐵路鎮江大港港口京滬鐵路直接相連。長江京杭大運河在區內交匯。區內有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鎮江高等專科學校(大專)、中國人民解放軍鎮江船艇學院、江蘇省交通技師學院(大專)。區人民政府駐學府路31號。

京口區
坐標:32°12′01″N 119°27′50″E / 32.20038°N 119.46392°E / 32.20038; 119.4639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江蘇省鎮江市
政府駐地健康路街道
下級行政區8
政府
 • 區委書記賈敬遠
 • 區長段永齊
面積
 • 總計346.76 平方公里(133.88 平方英里)
人口(2020)
 • 總計常住人口35.58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212001
電話區號0511
車輛號牌蘇L
網站京口區政府網

歷史 編輯

京口是六朝長江下游軍事重鎮。京口是鎮江古稱,西周時屬宜的封地。「宜」是吳和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春秋時京口時屬朱方邑,後朱方改谷陽。至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會稽,途經京峴山見有王者氣,命三千赭衣徒鑿斷龍脈,以敗王氣,故改名丹徒縣。京峴山西北有雄偉的北固山,那個時代它的後峰伸入江中,北固山的後峰、中峰、前峰起伏連綿,前峰環抱著開闊高平地塊,古人把前峰一帶稱之為京,取義為《爾雅》的「丘絕高曰京」,口指北固山下的江口。東漢末年,孫權稱霸江東,於公元209年將蘇州的根據地遷至京口,在北固山前峰築鐵瓮城,號稱「京」,通稱京口。

人口 編輯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京口區常住人口為355757人,佔鎮江市總人口的11.08%。

旅遊 編輯

北固山風景區 編輯

簡介 編輯

鎮江「三山」之一。其因三國時期孫劉聯姻而揚名。

景點 編輯

焦山風景區 編輯

簡介 編輯

鎮江「三山」之一。因其滿山蒼翠而又位於江中,被譽為「江中浮玉」。

景點 編輯

  • 定慧寺:唐代建築風格寺廟,建於東漢興平年間,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原名普濟寺,宋朝時稱普濟禪院,元代改稱焦山寺,清康熙南巡來游焦山時將春改名為"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
  • 萬佛塔
  • 海雲堂、枕江閣:蔣介石宋美齡情定焦山(蔣介石先生與宋美齡女士在1927年第一次約會居住的地方)
  • 焦山佛學院:學院始創於1934年,由時任鎮江焦山定慧寺寺方丈智光法師(1889-1963)倡導辦學並首任院長。學僧畢業後,多數充任各寺院監院、住持,其中有成為世界著名高僧者,如星雲法師、美國紐約仁俊法師、夏威夷虛雲寺住持知定法師、澳大利亞雪梨觀音寺方丈法宗法師、新加坡菩提閣松年法師、香港大嶼山寶蓮寺前任方丈聖一法師、鹿野苑住持達道法師、台灣金山分院悟一法師、南山放生寺蓮航法師、蘇州寒山寺性空法師、茗山法師等均系焦山佛學院畢業生
  • 象山古炮台
  • 焦山古炮台
  • 瘞鶴銘
  • 乾隆行宮
  • 不波亭
  • 東泠泉
  • 御碑亭
  • 觀瀾閣
  • 寶墨軒
  • 華嚴閣
  • 摩崖石刻
  • 三詔洞
  • 壯觀亭
  • 別峰庵:鄭板橋讀書處
  • 百壽亭
  • 吸江樓

夢溪園 編輯

簡介 編輯

北宋科學家沈括晚年定居地和《夢溪筆談》成書處,原在北宋潤州朱方門外子城下,建於元豐八年(1085),沈括在此居住至元祐七年(1092),夢溪之名得自於沈括早年曾夢遇一小山小溪、花木似錦之地,後途經鎮江時,見此處恰如所夢,遂於此定居。

五柳堂 編輯

簡介 編輯

位於中國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演軍巷16號的一座明清民居建築群,主人陶氏系五柳先生陶潛後人,乾隆年間由江西潯陽遷居鎮江,以絡絲起家,至陶蓬先一代時發展成為當地絲綢業巨擘,題此堂名以示對先人的尊崇。

張雲鵬故居 編輯

簡介 編輯

位於中國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倉巷69號的一處近代民居建築群,建於清末民初,主人張雲鵬為民國時期鎮江的著名中醫和收藏家,現仍為其後人居住[1]。故居坐北朝南,共分四進庭院,呈江南園林庭院式布局,2000年其保護性修繕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項目獎。張鵬故居又名張廬,該建築由原同盟會會員張鵬建於民國十九年(1930)前後,為中西合璧的花園式別墅,由三棟並列的兩層磚木結構樓房組成,呈「凹」字型,屋前原辟有栽植牡丹等名貴花木的花園,故挑出亭閣式陽台以便憑欄賞花觀景。

劉景韶舊居 編輯

簡介 編輯

位於中國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永安路30號(原尚友新村6號),為建於民國的磚木結構樓房,古琴梅庵琴派藝術教育家劉景韶在鎮江的住所,今為其創辦的夢溪琴社所在地和琴友雅集場所之一。郭禮征舊居位於中國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東荷花塘102號(三陽巷67-1號),為建於清末民初(1920年前)的迴廊式二層磚木結構樓房,近代民族資本家鎮江大照電燈公司創辦人之一郭禮征在鎮江的住所(原靠近大照電燈公司),今存前後兩進。

古泮泉 編輯

簡介 編輯

位於中國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東門坡北段路東的一處古泉,由一對泉欄均呈八角形的泉池組成,分別高0.34米、口徑0.46米和高0.44米、口徑0.55米,其後為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由丹徒知縣龐時雍所立石碑。該泉傳舊在鎮江府學內西側,北宋元祐時鑿泉得石刻「泮泉」二字,故名,至明景泰時府學遷址,泉則流入民間。

宗澤墓 編輯

簡介 編輯

位於中國江蘇省鎮江市東北郊宗澤山北麓(此山為京峴山東北余脈),今京口區宗澤路中段南側的宗澤紀念園內,為宋代名將宗澤與夫人陳氏合葬之墓。最初為陳氏所葬,南宋建炎二年(1128)宗澤病逝後與其合葬。該墓坐南朝北,前為長90米、寬2.5米的墓道,盡頭為民國二十六年(1937)修繕時所立牌坊,原橫匾上刻「民族之光」(今已改為「宗澤墓」),兩側方柱上刻易君左所題對聯,後為墓冢。

油庫墩土墩墓 編輯

簡介 編輯

體現古城鎮江3000年文明史的文物,位於市東南郊諫壁鎮,屬於西周、春秋時期遺址,土墩呈饅首狀,底徑60餘米、高8米,築於濱臨長江邊的土丘岡上。

煙墩山 編輯

簡介 編輯

海拔約54米,峙立長江南岸,山頂坡原有四座土墩,故又名四墩山。1954年6月,一件珍貴的青銅器岀土於江蘇省江蘇鎮江大港鎮煙墩山,消息一出,立即受到社會各界關注。 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宜侯夨簋」。東朱家灣土墩墓群,位於大港鎮聶家東朱家灣村北煙墩山頂,屬於周代遺址。

寶塔山公園 編輯

簡介 編輯

又稱中日友誼梅櫻園,位於城區東南鼎石山上。園內建築也極富特色,既有中華園林格調,又有日本園林風韻。

據清《丹徒縣誌》記載:「鼎石山在城東南三里,有塔。明末由壽邱山遷址」。 元《鎮江志》載:普照寺在壽邱山麓。原為南朝宋武帝的故宅。南朝陳時創建寺廟,名慈和寺,宋朝稱延慶寺,南宋紹興中改名普照寺。因泗州僧伽塔也建了塔院,供奉僧伽像。名為「普照寶慶」。明代張風翼將壽邱山的僧伽塔移建於鼎石山。

鼎石山下有都天廟、痧神廟等,毀於日軍炮火。

景點 編輯

  • 僧伽塔:磚塔,造型別致,建築雄偉。塔內木結構部分於光緒年間遭雷擊毀。塔高32米,塔基直徑7米,八面七層,六層有梯,梯對角盤旋而上,每層有四門,交錯而升,塔周圍以石欄。明至清代,幾經衰敗。1962年發掘塔基地宮時,得鎏金小鐵塔等文物。1981年撥專款修復,勒「古僧伽塔」石額。僧伽塔現為鎮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龔自珍詩碑
  • 學子亭
  • 紅梅閣
  • 楠香亭
  • 祈天池
  • 櫻花小築

行政區劃 編輯

京口區下轄8個街道辦事處、3個[1]

正東路街道、​健康路街道、​大市口街道、​四牌樓街道、​象山街道、​諫壁街道、​丁卯街道、​大港街道、​姚橋鎮、​大路鎮、​丁崗鎮、​京口經濟開發區共青團農場[2]

丁卯街道、大港街道、姚橋鎮、大路鎮、丁崗鎮由鎮江新區託管。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