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氏豬籠草[1]學名Nepenthes vogelii)是婆羅洲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1500米的地區。其下位籠的腹面無籠翼上位籠一般為漏斗形。其與暗色豬籠草N. fusc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佛氏豬籠草的種加詞來源於萊頓植物園溫室經理的植物學家阿特·沃格爾(Art Vogel)

佛氏豬籠草
佛氏豬籠草的上位籠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屬: 豬籠草屬 Nepenthes
種:
佛氏豬籠草 N. vogelii
二名法
Nepenthes vogelii
Schuit. & de Vogel (2002)

植物學史 編輯

佛氏豬籠草的下位籠(左)及上位籠

1961年,森林植物學家J·A·R·安德森(J. A. R. Anderson)姆魯山國家公園阿比山上首次採集到了佛氏豬籠草。該標本被標記為暗色豬籠草,並存放於沙勞越林業部(Sarawak Forestry Department)植物標本館中。[2]1969年,植物學家倉田重夫研究了這個標本,並注意到其形態特徵並不處於暗色豬籠草已知的變化範圍中。[2]

2002年,安德烈·舒特曼(Andre Schuiteman)愛德華·費迪南德·德·沃格爾(Eduard Ferdinand de Vogel)正式描述了佛氏豬籠草。該描述基於編號為「A.Vogel, A.Schuiteman & T.Roelfsema 981037 (SAR)」的單一栽培植株標本作出[3],並刊登於《布盧姆[4]。該標本植株來源於1997年於沙勞越可拉必高原採集的幼株。之後由身為萊頓植物園溫室經理的植物學家阿特·沃格爾培養長大。佛氏豬籠草也就是得名於他。[4]

在其正式描述發表之前,佛氏豬籠草已進入李乾的「Malesiana Tropicals」苗圃中栽培,其被稱為「Nepenthes spec. 4」。[5]

可能由於該物種附生的生活習性,在野外若沒有望遠鏡是很難發現的,所以其在植物標本館中的標本較少。[2]

形態特徵 編輯

左:產自可拉必高原的佛氏豬籠草上位籠。
右:佛氏豬籠草的捕蟲籠比暗色豬籠草的體型更小,顏色更鮮艷。

佛氏豬籠草的下位籠通體為圓柱形,籠口水平。[6]其腹面無籠翼籠蓋為寬三角形,無附屬物。[4]下位籠為黃色,並具有深色的斑點。唇具條紋。[2]

佛氏豬籠草的上位籠一般為漏斗形,其形狀可能為窄漏斗形至上部為明顯的球形。球狀的部分對應的內表面為蠟質區。[2]

生態關係 編輯

儘管僅在婆羅洲幾個零星的地區記錄到佛氏豬籠草,但其分布可能比想像的更為廣泛。[7]最初只認為其是沙勞越北部特有的物種[1][6],但之後在沙巴南部和西加里曼丹也有發現[2]。佛氏豬籠草生長於海拔1000米[6]至1500米[2]的地區。

佛氏豬籠草通附生於山麓或低地山林中。模式標本植株生長於荒原森林潮濕地面的苔蘚上。其與窄葉豬籠草N. stenophylla[注 1]維奇豬籠草N. veitchii同域分布。[2]儘管如此,還未發現關於佛氏豬籠草的自然雜交種[2][10]

姆魯山上,佛氏豬籠草分布於海拔1200米至1500米處,但並沒有與類似附生的暗色豬籠草胡瑞爾豬籠草N. hurrelliana同域分布,它們分別生長於海拔1200米以下和1500米以上的地區。[2]

相關物種 編輯

佛氏豬籠草被歸入「大豬籠草系」中,其中還包括包希豬籠草N. boschiana陳氏豬籠草N. chaniana附生豬籠草N. epiphytica艾瑪豬籠草N. eymae法薩豬籠草暗色豬籠草克羅斯豬籠草N. klossii大豬籠草N. maxima寬唇豬籠草N. platychila窄葉豬籠草[11]

佛氏豬籠草被認為與暗色豬籠草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1]它們的區別在於佛氏豬籠草的捕蟲籠較小,且籠蓋下表面無附屬物。[4]此外,佛氏豬籠草的籠蓋為寬三角形,而暗色豬籠草的為窄三角形。[2][6]此外,佛氏豬籠草捕蟲籠的顏色為淺色深斑。[6]這些形態特徵也可以將其與豹斑豬籠草N. burbidgeae和窄葉豬籠草區分開來。[注1][2]

佛氏豬籠草也與寬唇豬籠草近緣。[2]但寬唇豬籠草的下位籠具有籠翼和相對寬達的[2][12]

注釋 編輯

  1. ^ 部分學者認為假豬籠草Nepenthes fallax窄葉豬籠草的一個同物異名[8][9]而其他的學者認為它們是兩個獨立的物種,一般所稱為窄葉豬籠草的植株,實際上為所謂的假豬籠草。[3]馬修·傑布馬丁·奇克1997年的專著,[8]查爾斯·克拉克1997年的專著中,[9]他們都支持第一個觀點。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夏洛特. 食蟲植物觀賞&栽培圖鑑. 台北: 商周出版. 2007: 71–72. ISBN 978-986-124-850-9.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Phillipps, A., A. Lamb & C.C. Lee 2008. Pitcher Plants of Borneo. Second Edition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3. ^ 3.0 3.1 Schlauer, J. 2006. Nepenth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Database.
  4. ^ 4.0 4.1 4.2 4.3 Schuiteman, A. & E.F. de Vogel 2002. Nepenthes vogelii (Nepenth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Sarawak. Blumea 47(3): 537–540.
  5. ^ Fleischmann, A. 2003. Drosera peruensis spec. nov. from Peru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Mailing List, January 12, 2003.
  6. ^ 6.0 6.1 6.2 6.3 6.4 Clarke, C.M. & Lee, C.C. 2004. Pitcher Plants of Sarawak.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7. ^ Lee, C.C. 2004. New records and a new species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from Sarawak. Sandakania 15: 93–101. Abstrac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 ^ 8.0 8.1 Jebb, M.H.P. & M.R. Cheek 1997. A skeletal revision of Nepenthes (Nepenthaceae). Blumea 42(1): 1–106.
  9. ^ 9.0 9.1 Clarke, C.M. 1997. Nepenthes of Borneo.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 (Borneo), Kota Kinabalu.
  10. ^ McPherson, S.R. 2009. Pitcher Plants of the Old World. 2 volumes.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11. ^ Robinson, A.S., J. Nerz & A. Wistuba 2011. Nepenthes epiphytica, a new pitcher plant from East Kalimantan. In: McPherson, S.R. New Nepenthes: Volume One. Redfern Natural History Productions, Poole. pp. 36–51.
  12. ^ Lee, C.C. 2002. Nepenthes platychila (Nepenthaceae), a new species of pitcher plant from Sarawak, Borneo. The Gardens' Bulletin Singapore 54: 257-261.

擴展閱讀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佛氏豬籠草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資訊:佛氏豬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