僬僥,古代神話傳說中的身材矮小的人,身長只一尺五寸,古代西南少數民族中的矮小民族也有僬僥國,為八蠻之一。亦作嶕嶢焦僥僬僥國周饒國

山海經[1]、《史記》、《列子》對僬僥有記載[2][3][4],述其族人身材矮小,僅有三尺,穴居,種植五穀。以後也用來指西南身材較矮的民族。一般認為即緬甸境內原始居民尼格利陀人(Negarito,亦稱小黑人)。《後漢書·明帝紀》記載「西南夷哀牢儋耳、僬僥、黏木、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西域諸國遣子入侍。」東漢永初元年(107年),永昌徼外僬僥夷陸類等三千餘口,舉種內附,獻象牙水牛[5]。後來引申指幼兒或卑鄙小人。感惺《斷頭台》:「小衣冠端合稱僬僥。」

在《酉陽雜俎·物異》有關於僬僥人的乾屍的記載,[6]李綽《尚書故實》也有。[7]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山海經.大荒南經》「有小人,名曰僬僥之國。」
  2. ^ 竹書紀年》卷二:二十九年春,僬僥氏來朝,貢沒羽。
  3. ^ 國語·卷五·魯語下》:「仲尼答吳王所遣客問,『僬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韋昭註:「僬僥,西南蠻之別名也。
  4. ^ 列子·湯問》:「從中州以東四十萬里,得僬僥國,人長一尺五寸。」
  5. ^ 《後漢書·西南夷哀牢傳》
  6. ^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物異》:「人臘: 李章武 有人臘,長三寸餘,頭項中骨筋成就。雲是 僬僥國 人。」
  7. ^ 唐 李綽 《尚書故實》:「又嘗見人臘長尺許。眉目手足悉具。或以為 僬僥 人也。」
  • 《中國歷史大辭典》

延伸閱讀 編輯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僬僥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