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之戰 (497年)

南陽之戰,497年(南齊建武四年、北魏太和二十一年)至次年,北魏軍進攻南朝齊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獲勝的作戰。

496年,北魏遷都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後,魏孝文帝元宏派荊州刺史薛真度等進攻南齊宛城,被齊朝南陽太守房伯玉部擊敗。魏孝文帝對戰敗十分憤怒,以為南陽(治宛城)小郡,志必滅之。在497年六月,徵調冀州、定州、瀛洲相州濟州等州兵二十萬南征。九月,親率大軍直指南齊雍州(治今湖北省襄陽市),魏彭城王元勰等36路兵馬繼進,號稱百萬,分路攻齊。魏孝文帝派將攻打赭陽(今河南省方城縣東)。自領大軍南攻宛城,是夜攻克外城。齊將房伯玉退進內城堅守。孝文帝派中書舍人勸說房伯玉投降。房伯玉拒絕。隨即,孝文帝率軍自宛城東南角一橋上經過,被房伯玉事先埋伏於橋下的敢死隊突襲擊。孝文帝即令神射手源靈度相救,方免於難。在攻宛不克的情況下,孝文帝決定留下部分士卒繼續攻宛,自己領兵向新野進攻,新野太守劉思忌登城拒守。至十月,魏軍攻城不克,築長圍久困。北魏右軍府長史韓顯宗率領一支部隊駐防赭陽附近,擊敗齊軍的進攻。齊將裴叔業為了牽制敵人,攻克北魏虹城(今安徽省五河縣西),俘虜四千餘人。十二月,齊明帝度支尚書崔慧景領兵二萬,騎兵一千救雍州,裴叔業等攻打北魏楚王戍(今安徽省臨泉縣西南),遇到伏擊,大敗,逃走。498年正月,北魏統軍李佐率軍攻克新野,擒獲守將劉思忌,將他殺死。於是,沔水(即今漢江及其北源陝西省留壩縣西沮水)以北地區,包括湖陽(今河南省唐河縣西南)、赭陽、舞陽、南鄉(今河南省淅川縣西南)等戍主相繼棄城南南逃。二月,北魏軍攻克宛北城,守將房伯玉出降[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一 齊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