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會議,即「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是1946年4月3日在熱河省承德舉行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代表聯席會議。會議通過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主要決議》(即「四三協定」),使得中共領導的主要在察哈爾省綏東熱河省卓索圖盟的主張各民族平等自治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統一了內蒙古人民革命黨領導的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四三」會議的召開,結束了內蒙古東、西部地區長期分裂、隔絕的狀態。

歷史 編輯

1946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承德召開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的5次預備會議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雙方各派出7位代表與會。以博彥滿都哈豐阿為代表的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與以烏蘭夫劉春為代表的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就會議就統一蒙古族自治運動達成共識,並在行政、機構、人事以及同各解放區晉察冀中央局的冀察區委、冀熱遼分局的熱北地委與熱遼地委、東北局西滿分局)的關係等方面也達成基本一致。[1]

1946年4月3日,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即四三會議)在承德舉行。雲澤在致詞中說:「東西兩部蒙古同志們在這裡能談自己的自治和民族如何解放的問題,從內蒙古解放運動的歷史來說是很有意義的。此次東蒙古代表同志為蒙古的事各處奔走,為的是解放蒙古,對這個我們是很欽佩的……內蒙古的解放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去爭取奮鬥的一點上,意見是一致的,不約而同。只要站在為內蒙古民族有利益的一個立場去爭取、努力,那麼,任何問題都不難解決的。」會議一致通過了《內蒙古自治運動統一會議主要決議》[2]

……內蒙古民族運動的方針是平等自治,不是獨立自治,並且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幫助下才能得到解放。在目前的形勢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為內蒙古自治區運動統一領導機關,東西各盟旗均組織其分會、支會,實現其綱領。……聯合會統一領導內蒙古軍隊武裝。

會議決定「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時曾申明內蒙古自治運動有統一機構後即撤廢,現東西蒙已統一於聯合會,決定東蒙古代表回去就召開代表會議,施行解散,今後在東蒙古設聯合會總分會領導工作。」[3]

此次會議決定解散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成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古總分會和西蒙古總分會,分別領導內蒙古東部和西部的自治運動。卓索圖盟昭烏達盟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盟受聯合會的直接領導。會議選舉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執委由25人增選至63人,候補執委由2人增選至12人,並由執委中推選出常委26人,烏蘭夫為執行委員會主席兼常委會主席,博彥滿都為副主席,劉春為秘書長,哈豐阿為副秘書長,聯合會下設8部1處。同時還決定在蒙漢雜居區實行「蒙漢分治」,盟管旗,專署管縣,「蒙人優勢區」或者「深入蒙人區之漢人區」實行民主自治,接受各盟民主政府領導,盟、旗政府依照具體情況應當設有漢族委員;民國20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沒有設縣的地方不再設縣;廢除設治局,而且廢除之後不改設為縣。[2]

會議期間,經黨中央批准,接受哈豐阿特木爾巴根加入中共。

會議作出了《關於昭烏達盟行政軍事及蒙漢關係諸問題的決定》,妥善解決了冀熱遼分局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關於熱河省東北部16個旗歸屬、建政、軍隊指揮的矛盾。[4]熱河省政府撥給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3萬銀元,救濟王爺廟機關工作人員和貧苦蒙民。1946年4月8日,中共熱北地委、熱北專署與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所屬昭烏達省政府代表在林西談判成功,達成《昭烏達行政問題蒙漢關係解決辦法》,昭烏達省政府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北專署與昭烏達盟政府合併為昭烏達盟行政委員會;東蒙古自治軍騎兵第四師(由昭烏達盟各旗蒙族部隊組成)接受熱北軍分區的領導指揮;同時,中國共產黨派人接管巴林右旗。昭烏達省轄有開魯林西經棚三縣、林東漢民自治區克什克騰巴林左巴林右阿魯科爾沁扎魯特五旗。 1946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昭烏達盟分會在林東成立,主任烏力吉那仁,副主任那蘇圖

1946年4月5日中共西滿分局在王爺廟成立中共東蒙古工作委員會,張策任書記;1946年6月中共東蒙工作委員會改稱中共興安省工作委員會,張策任書記。

1946年4月上旬,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卓索圖盟分會成立。

1946年5月16日嫩江軍區王化一旅長率領第一旅部分部隊乘火車和平進駐海拉爾,但濱洲鐵路西段沿途的社情敵情非常複雜,大批地方警察為潛赴的地下軍、先遣軍、光復軍。1946年5月下旬,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分支機構——「呼倫貝爾文化促進會」在海拉爾成立。1946年5月呼倫貝爾治安總隊改編為東蒙古人民自治軍騎兵第六師,師長貢格爾扎布,師政委王化一(嫩江軍區旅長)。1946年6月下旬改稱內蒙古人民自衛軍騎兵第六師。1946年8月改稱呼倫貝爾地方自衛軍,司令員登登泰(偽滿少校軍官),下設2個團,共325人,其中軍官46人大都為民族幹部。

1946年5月26日至28日,東蒙古人民第二次臨時代表會議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舉行。會議通過並發布《東蒙古人民臨時代表大會宣言》[2],提出:為全內蒙古自治運動的統一,執行「四三」會議決議,取消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撤銷各省建制,成立興安省政府,建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總分會,哈豐阿為主任。會議決定興安省政府受東北行政委員會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雙重領導。大會選舉特木爾巴根為興安省政府主席,張策為副主席。會議宣布撤銷東蒙古人民自治軍,所屬各部隊統一編制,改稱內蒙古人民自衛軍[5];成立興安軍區,由內蒙古人民自衛軍副司令員阿思根兼任興安軍區司令員,哈豐阿任政委。成立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興安盟分會,烏雲達賚任主任(後由特布信接任)。

1946年6月1日,哲里木省建制撤銷,哲里木盟民主政府、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哲里木盟分會在通遼成立。6月5日,昭烏達省建制撤銷,昭烏達盟行政委員會成立。6月7日,納文慕仁省建制撤銷,改組為納文慕仁盟行政委員會。

至此,中共領導的內蒙古地區實際分為四部分:

內蒙古東、西部的黨政軍真正統一,還需要到1947年五一大會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郝維民主編《內蒙古自治區史》第84~85、132~135頁,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1年。
  2. ^ 2.0 2.1 2.2 第五节 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內蒙古區情網. 2011-04-14 [2017-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3. ^ 第四节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內蒙古區情網. 2011-04-14 [2017-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4. ^ 汪恩郡, 王士一:《內蒙古民族解放的里程碑——「四·三」會議評述》。發表於「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社會科學漢文版)」,1989(4):77-79。
  5. ^ ボルジギン フスレ 『中國共産黨・國民黨の対內モンゴル政策(1945〜1949年)』(風響社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