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英語:Father of the Nation),或稱為國家之父祖國之父建國之父國民之父民族之父獨立之父,是給予當前國家政權奠基者的稱謂,當匹配此榮譽者多於一人時,則統稱為開國元勛Founding Fathers)。現代漢語中的「國父」一詞,可考證的最早出處是清代學者梁廷枏的著作《海國四說》,書中提及第一任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逝世時,舉國稱其為國父。[1]

用途 編輯

羅馬帝國榮譽稱號 編輯

國父(Pater Patriae)意指「祖國之父」,是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時期,由羅馬元老院授予元老以及羅馬皇帝的榮譽稱號。儘管多位羅馬皇帝都曾經獲得此頭銜,但它並沒有成為代表皇帝權利與榮耀的稱號。

民族始祖 編輯

許多國家以創世神話中的人物為建國之祖,如建立葡萄牙(「路西塔尼亞」)的路索斯英語Lusus、建立波蘭(「萊希亞」)、切希(現捷克地區)及羅斯(現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萊赫、切赫和羅斯、中華始祖的炎黃二帝[2]、百越的貉龍君雄王[3]、萬世一系的神武天皇[4]、古朝鮮的桓雄檀君王儉[5];或者,以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為建國之祖,如蒙古的成吉思汗、俄羅斯的留里克、緬甸的阿努律陀。在希伯來聖經中,亞伯拉罕以撒以及雅各被稱為「族長」(patriarch,意指「以色列之父」),是以色列人的共祖,所有以色列人被視為是雅各的子民。[6]

君主 編輯

君主體制中,君王為國家的集權者,國君就是「國父」、王后就是「國母」的權力象徵,同時亦是王侯貴族的宗主。這種概念源自君權神授說,君主的權力來自上天或者神明,國家的權力歸於君主。[7] 這點被明確記載在西班牙憲法裡,君主被視為是上帝的擬人和化身,是民族統一和永恆的象徵。泰國國王與王后在當地被視為是國民的父母,泰王誕辰也是全國的父親節,泰王后的誕辰則是母親節。[8][9]

中國歷代君王自稱「天子」,尊天為父,尊地為母,或有德高望重之臣者被君主尊稱為「」,如仲父管仲、尼父孔子、仲父呂不韋、江東仲父張昭、尚父姜子牙、亞父范增、相父諸葛亮、皇父攝政王多爾袞[10] 中國古代官制,卿大夫退休稱為「國老」,一般官吏退休稱為「庶老」,[11] 由朝廷給予原俸祿中的部分待遇(養老),以示敬老尊賢。[12] 中國古代皇帝為當朝之「國君」(君父),皇后為當朝之「國母」(母儀)。

日本江戶時代末期薩摩藩的末代藩主島津忠義尊其生父島津久光為「國父」,島津久光以「國父」的身份實際掌控該藩於幕末時期的藩政。

專政者頭銜 編輯

許多獨裁者會在其政治生涯中為自己加諸各式稱號,如多哥總統納辛貝·埃亞德馬自稱為「國父」、「老大哥」和「人民的指引」,[13] 薩伊總統蒙博托·塞塞·塞科自稱「國父」、「指引者」、「救世者」、「舵手」、「花豹」、「太陽總統」和「跨越一切障礙的雄雞」。[14] 史達林於1949年的70歲誕辰時,被贈予「國父」的稱號,以表彰其在二戰後,在蘇聯占領國家締造的「人民民主」功績。[15]

建國及革命領袖頭銜 編輯

後殖民主義中,「國父」的稱號有雙重意義,一則以彰顯其獨立運動合法性,二則以作為父愛主義的象徵,匯聚民望。[16] 殖民國家脫離宗主國獨立後,建國及革命領袖常被非正式稱為「國父」。

國父的爭論 編輯

「國父」的稱謂有時會引發政治爭議,如孟加拉國民黨於2004年修改憲法,撤銷謝赫·穆吉布·拉赫曼的「國父」稱號,以壓抑拉赫曼長女謝赫·哈西娜領導的人民聯盟[17] 2007年9月,斯洛伐克共和國國家議會幾乎通過宣布安德烈·赫林卡為「國父」的議程,儘管赫林卡是一位有爭議的戰前領袖。[18]

一些國家的建國領袖實際上並沒有正式的「國父」稱號,但因為個人形象突出、事跡被民眾傳頌、設立紀念堂、被授予其它特殊頭銜,常被外界誤稱或誤視如同爲「國父」,如中華民國「先總統 蔣公」蔣中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領袖」毛澤東、蘇聯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列寧、北韓「共和國永遠的主席」金日成、古巴「獨立的使徒」荷西·馬蒂和革命領袖卡斯楚切·格瓦拉、尼加拉瓜「自由人的將軍」桑地諾和革命總司令卡洛斯·豐塞卡英語Carlos Fonseca、菲律賓「國家英雄英語National hero of the Philippines黎剎、南韓李承晚總統、以色列戴維·本-古里安總理、愛爾蘭埃蒙·德·瓦萊拉總統、埃及納賽爾總統、緬甸翁山將軍、越南胡志明主席與伊朗最高領袖何梅尼等開國領袖則是被一些支持者或評論成如同國父般的人物,甚至被刻意神化[19]

中華民國 編輯

孫中山辛亥革命的領袖之一,中華民國的肇基者。他也是中國國民黨的創黨領袖,並對推動聯俄容共政策與中國共產黨的合作有很大的幫助。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4月1日,國民政府明令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20]:218[21],規定「公牘、教科書籍、報紙、刊物及一切文字稱述總理或孫先生時,均應改稱國父」。並尊稱其為「孫中山」。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後,在台灣仍然保持尊孫中山為國父的稱號。

2007年期間,民主進步黨執政的陳水扁政府有意推行「去中國化」政策,劃清台灣與中國的界限,提議在教科書中去除孫文的「國父」稱號,稱因孫文本人與台灣並無直接關係[22][23]。但這些政策在國民黨的馬英九繼任成為新總統後都被政府撤除,孫文的「國父」尊號就一直延續到現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建國後還沒有正式確立「國父」,一般對國父地位的孫文則稱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凸顯中共是「孫文革命事業的繼承者」[24][25],但也曾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在非正式場合稱孫文為「國父」,例如全國政協辦公廳新聞局人民網共同主辦的中國政協新聞網[26],曾在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網頁上設立「國父風采」板塊[27]。近年來逐漸增加,媒體間也偶見「國父」稱法[28],抑或稱為「民國國父」[29]。不過因為兩岸現狀,官方仍謹慎使用,在電影《國父孫中山》在發布時就更名為《第一大總統》[30]。2016年7月起的媒體用語規範中要求將國父紀念館稱為「台北中山紀念館」[31]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小楓在評價毛澤東時,尊稱毛澤東為「國父」引起爭議,反對批評者有之,贊同支持者亦有之。[32][33][34] 但按一般來說,中共歷史都從未曾認毛是國父,根據中共的官方宣傳詞,終身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均一律稱為毛主席,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在文革時被稱為「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最敬愛的毛主席」、「人民心中的紅太陽」。[35] 然而毛澤東生前則指示,厭惡各種各樣的稱號,並表示遲早要統統去掉。[36][37]

越南 編輯

儘管越南政府沒有授予任何國家先賢「國父」的稱號,卻無損外界對「越南國父」的爭議。普遍上來說,越南共產黨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人民軍的主要創立者和領導人胡志明和越南民族解放運動領袖潘佩珠都被不少人認爲是越南的國父。目前普遍越南人民傾向以胡志明為重,部份反共或流亡的越南人士則主張潘佩珠。[38][39]

現今各國國父 編輯

下列人物在其國內經常被國民尊稱為「國父」,其他不稱為「國父」,或者不單獨稱為「國父」的國家先賢,另見建國先驅列表英語List of national founders美國開國元勛聯邦之父英語Fathers of Confederation歐盟之父

姓名 國家 稱號 簡介
艾哈邁德沙·杜蘭尼   阿富汗 艾哈邁德沙·巴巴(احمد شــاه بــابا‎,Ahmad Shāh Bābā,意指「吾父艾哈邁德沙」)[40][41][42] 阿富汗杜蘭尼王朝創建者
穆罕默德·查希爾沙 阿富汗國父(Baba-i-Millat-i-Afghan) 巴拉克宰王朝末代國王,當塔利班政權於2002年被推翻後,他在國內獲得廣泛支持,由支爾格大會授予「國父」稱號[43]
荷西·德·聖馬丁   阿根廷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南美獨立戰爭領袖,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同時也是秘魯共和國建立者及秘魯守護者
亨利·帕克斯英語Henry Parkes爵士   澳洲 聯邦之父(Father of Federation) 開國元勛,澳大利亞聯邦構思者[44]
萊登‧平林英語Lynden Pindling爵士   巴哈馬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1973年獨立建國領袖[45]
謝赫·穆吉布·拉赫曼   孟加拉 孟加拉之友(বঙ্গবন্ধু, Bangabandhu) 1971年獨立建國領袖[46]
喬治·凱德爾·普賴斯   貝里斯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英屬宏都拉斯首席部長、英屬宏都拉斯總理、英屬貝里斯總理、兩任貝里斯總理[47][48]
西門·玻利瓦   玻利維亞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同時也是哥倫比亞巴拿馬厄瓜多委內瑞拉祖國之父
貝德羅一世若瑟·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   巴西 國父和獨立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and Patriarch of Independence) 貝德羅一世是首任巴西皇帝,博尼法西奧是貝德羅一世的顧問
諾羅敦·施亞努   柬埔寨 王父(Preahmâhaviraksat,中國官方稱為「太皇」) 1953年獨立建國領袖
約翰·亞歷山大·麥克唐納   加拿大 聯邦之父(Father of Confederation) 加拿大第一任總理,開國元勛之一
貝爾納多·奧希金斯   智利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智利獨立
西門·玻利瓦   哥倫比亞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同時也是厄瓜多、巴拿馬、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祖國之父
圖季曼   克羅埃西亞 祖國之父(Otac domovine) 克羅埃西亞民族解放運動英語Croatian nationalism領袖,現代克羅埃西亞國家肇建者[49]
卡洛斯·曼紐·德·塞斯佩德斯   古巴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50][51] 十年戰爭起義者,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古巴獨立
卡爾四世   捷克地域 祖國之父(Otec vlasti) 波西米亞國王,由布拉格查理大學授予的稱號[52]
弗蘭蒂謝克·巴拉茨基 國父(Otec národa) 捷克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在捷克民族復興運動英語Czech National Revival中有影響力的學者[52][53]
湯瑪斯·加里格·馬薩里克 祖國之父(Father of the fatherland) 首任捷克斯洛伐克總統[52]
胡安·巴布羅·杜瓦特   多明尼加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推翻海地統治,促成多明尼加獨立
西門·玻利瓦   厄瓜多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同時也是哥倫比亞、巴拿馬、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祖國之父
切迪·賈根   蓋亞那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英屬蓋亞那首席部長、首任蓋亞那總理,推翻英國殖民統治,創建人民進步黨
杜桑-盧維圖爾讓-雅各·德薩林   海地 祖國之父(Père de la patrie) 推翻法國殖民統治,促成海地獨立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印度 聖雄甘地(महात्मा गाँधी,Mahatma Gandhi);國父(बापू,Bapu) 印度獨立運動及國大黨領袖,推翻英國殖民統治,促成印度獨立
蘇卡諾   印度尼西亞 國父(Bapak Bangsa);印度尼西亞革命領袖(Pemimpin Besar Revolusi Indonesia) 首任印度尼西亞總統
居魯士大帝   伊朗 沙汗沙(Shahanshah) 波斯領袖,對抗米底王國,建立阿契美尼德帝國
狄奧多·赫茨爾   以色列 國家遠見者(חוזה המדינה, Khozeh HaMedinah) 錫安主義的創建者,倡議在以色列地區建立「猶太國家」(Jewish State)[54]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朱賽佩·加里波底   義大利 祖國之父(Padre della Patria) 義大利統一後的首任義大利國王,後者領導了義大利統一運動
喬莫·肯雅塔   肯亞 國父(Baba wa Taifa) 首任肯亞總統
金九   南韓 民族先師(민족의 스승,Minjogui seuseung);國父(국부,Gukbu) 韓國獨立運動領袖,對抗大日本帝國殖民統治,於1962年由朴正熙總統追授予「國父」稱號
金日成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共和國永遠的主席(韓語:공화국의 영원한 주석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第1代領導人
易卜拉欣·魯戈瓦   科索沃 國父(Baba i Kombit) 首任科索沃總統
約納斯·巴薩納維丘斯英語Jonas Basanavičius   立陶宛 國父(Tautos patriarchas) 立陶宛民族復興運動英語Lithuanian National Revival擁護者和首份立陶宛語報刊的創辦人[55]
克爾斯泰·米西爾科夫英語Krste Misirkov   北馬其頓 國父(Татко на нацијата) 著名語言學家、作家和獨立運動支持者,提出馬其頓民族的特徵不同於其它巴爾幹民族,同時在中馬其頓方言英語Prilep-Bitola dialect的基礎上編纂標準馬其頓語[56][57]
東姑阿都拉曼   馬來西亞 獨立之父(Bapa Kemerdekaan);馬來西亞之父(Bapa Malaysia) 首任馬來西亞首相
成吉思汗[來源請求]   蒙古 統一蒙古各部,橫掃歐亞蒙古帝國創立者。
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爵士   模里西斯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58] 首任模里西斯總理
米格爾·伊達爾戈·伊·科斯蒂利亞   墨西哥 墨西哥民族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mexicana)[59][60] 墨西哥獨立戰爭領袖
薩姆·努喬馬   納米比亞 納米比亞建國之父(Founding Father of the Namibian Nation) 首任納米比亞總統,於2005年通過國會法案授予「納米比亞建國之父」稱號[61]
威廉一世   荷蘭 祖國之父(Vader des Vaderlands) 荷蘭起義領袖,反抗西班牙統治,建立荷蘭共和國[62]
埃納爾·基哈德森   挪威 國父(Landsfaderen) 二戰後的首位挪威首相[63]挪威工黨領袖,奠定挪威的褔利國家和社會現代化制度。
穆罕默德·阿里·真納   巴基斯坦 偉大領袖(Quaid-e-Azam);國父(Baba-e-Qaum)[64][65] 巴基斯坦建國者、全印穆斯林聯盟領袖及首任巴基斯坦總督英語Governor-General of Pakistan
西門·玻利瓦   巴拿馬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同時也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厄瓜多、委內瑞拉祖國之父
麥可·索馬雷爵士   巴布亞紐幾內亞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1975年獨立建國領袖,也稱為「酋長」[66]
荷西·德·聖馬丁   秘魯 共和國建立者及秘魯守護者(Fundador de la República y Protector del Perú) 南美獨立戰爭領袖,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同時也是阿根廷祖國之父
黎剎   菲律賓 國家英雄 他的壯烈犧牲使菲律賓人意識到除了脫離西班牙獨立外別無選擇,隨後爆發了菲律賓革命
阿方索一世   葡萄牙 國父(Pai da Nação) 首任葡萄牙國王,於1179年由羅馬教廷承認
孫中山   中華民國 國父 辛亥革命領袖,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政權,國民政府於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決議追授予「國父」稱號[21]中華人民共和國被稱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彼得大帝   俄羅斯 祖國之父(Отец Отечества,Otéc Otéčestva) 1721年由元老院授予「國父」、「俄羅斯皇帝」和「大帝」稱號[67]
瓦利·穆斯塔法·賽義德英語El-Ouali Mustapha Sayed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波利薩里奧陣線領袖及首任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總統,擊潰西班牙殖民軍及反抗摩洛哥、茅利塔尼亞軍的入侵
約翰·康普頓爵士   聖露西亞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首任聖露西亞總理[68]
伊賓·沙烏地   沙烏地阿拉伯 國父(والد الأمة,Waalid Al Ummah) 首任沙烏地阿拉伯國王,統合阿拉伯半島諸部落
唐納·杜瓦英語Donald Dewar   蘇格蘭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1998年蘇格蘭法》通過後,蘇格蘭議會首次選舉產生的首席部長[69][70]
多布里察·喬西奇   塞爾維亞 國父(Отац Нације) 首任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總統
李光耀   新加坡 新加坡建國總理(Founding Prime Minister of Singapore)﹔新加坡建國之父(Foundings father of Singapore)之一 開國元勛,首任新加坡總理、前內閣資政、執政人民行動黨首任秘書長
普里莫茲·特魯巴英語Primož Trubar   斯洛維尼亞 國父(Oče naroda) 斯洛維尼亞地區新教的創建者和首任教監,也是首本斯洛維尼亞語印刷出版書籍的作者
納爾遜·曼德拉   南非 國父(Tata wethu) 種族隔離運動領袖,也是取消種族隔離政策後的首任南非總統[71]
天主教雙王   西班牙 卡斯提爾和亞拉岡王國君主(Reyes Católicos de los reinos de Castilla y Aragón) 西班牙王國統合者,統一卡斯提爾亞拉岡安達盧斯地區,進一步促成西班牙帝國的擴張
史蒂芬·森納那亞克   斯里蘭卡 國父(Father of the Nation) 首任斯里蘭卡總理[72]
約翰·費里埃   蘇利南 祖國之父(Vader des Vaderlands) 首任蘇利南總統
古斯塔夫一世   瑞典 國家英雄(Nationshjälte) 瑞典瓦薩王朝創建者,推翻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統治
朱利葉斯·尼雷爾   坦尚尼亞 國父(Baba wa Taifa) 首任坦尚尼亞總統[73]
泰王拉瑪九世   泰國 泰國國王(พระมหากษัตริย์ไทย,Phra Ma Haak Sat Ri Thai) 泰國君主是國家主權的象徵,深受國民的尊崇和愛戴,尊稱為「父親」,國王誕辰也是泰國的父親節[8]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蒂爾克   土耳其 阿塔蒂爾克(Atatürk,意指「土耳其之父」) 首任土耳其總統土耳其國會於1934年授予「阿塔蒂爾克」姓氏[74]
謝赫扎耶德·賓·蘇爾坦·阿勒納哈揚   阿聯 國父(والد الأمة,Waalid Al Ummah) 首任阿聯總統[75][76]
喬治·華盛頓   美國 國父(Father of His Country)[77] 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美國獨立戰爭大陸軍總司令及首任美國總統
喬治·華盛頓約翰·亞當斯湯瑪斯·傑佛遜詹姆士·麥迪遜班傑明·富蘭克林獨立宣言簽署者制憲會議代表(美國開國元勛) 美國開國元勳(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78][79] 美利堅合眾國的開國元勛們、獨立宣言簽署者制憲會議代表
荷西·赫瓦西奧·阿蒂加斯   烏拉圭 烏拉圭獨立之父(Padre de la independencia uruguaya)[80][81] 烏拉圭獨立運動領袖,在拉普拉塔聯合省擊潰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軍
西門·玻利瓦   委內瑞拉 祖國之父(Padre de la patria) 南美獨立戰爭領袖,推翻西班牙殖民統治,促成南美諸國獨立,同時也是哥倫比亞、巴拿馬、厄瓜多、玻利維亞祖國之父
沙納納·古斯芒[來源請求]   東帝汶 東帝汶國父[來源請求] 游擊隊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領袖,領導人民推翻被印尼吞併後的東帝汶,2002年建國,首任東帝汶總統
阿利雅·伊澤特貝戈維奇[來源請求]   波赫 波赫建國之父[來源請求] 波赫波士尼亞克族律師、社會活動家、政治家,首任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主席團主席。
米爾頓·奧博特[來源請求]  烏干達 烏干達國父[來源請求] 烏干達政治家,1962至1966年間出任該國總理,1966至1971及1980至1985年期間兩度出任總統。1962年,他帶領烏干達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走向獨立,因而被視為現代烏干達的國父
約瑟夫·詹金斯·羅伯茲[來源請求]   賴比瑞亞 賴比瑞亞之父[來源請求] 首任暨第7任賴比瑞亞總統
麥可·柯林斯[來源請求]   愛爾蘭 愛爾蘭國父[來源請求] 是愛爾蘭革命領導人,愛爾蘭共和軍情報首長,愛爾蘭臨時政府主席,他在1922年8月於愛爾蘭內戰被槍擊身亡。大多數愛爾蘭政治黨派都承認他對現代愛爾蘭國家的建立做出的貢獻,政治黨派「愛爾蘭統一黨」(Fine Gael)的成員和支持者們特別將其作為運動的創始人來紀念。
約翰·加朗[來源請求]   南蘇丹 南蘇丹共和國國父[來源請求] 蘇丹共和國前副總統,蘇丹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和領袖,南蘇丹國父。加朗也是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和武裝力量蘇丹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
伊薩亞斯·阿費沃爾基[來源請求]   厄利垂亞 厄利垂亞國父[來源請求] 厄利垂亞的建國者,1991年5月,阿費沃爾基領導厄利垂亞人民解放陣線於歷時三十年的厄利垂亞獨立戰爭中獲勝。1993年厄利垂亞從衣索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獨立後,阿費沃爾基由實行一黨專政的人民民主與正義陣線推舉擔任總統至今。
維爾·伯德[來源請求]   安地卡及巴布達 安地卡及巴布達國父[來源請求] 安地卡及巴布達的建國者,在之前的安地卡自治領時期的1967年2月27日至1971年2月14日、1976年2月1日至1981年11月1日兩度擔任總理。帶領國民在1981年11月1日脫離英國獨立。為首任總理;兒子萊斯特·伯德第二任總理,任期1994年至2004年。他亦為知名運動員。他在1971年至1993年期間擔任安地卡工黨主席,並在前總理、也是他的父親維爾·伯德辭職後,接任總理一職。
伊斯梅爾·捷馬利   阿爾巴尼亞 國父(Babai Kombit) 阿爾巴尼亞的建國者,曾領導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運動,並在1912年於夫羅勒主持國民大會,向外界宣布阿爾巴尼亞獨立,後領導建立阿爾巴尼亞臨時政府,成為第一任阿爾巴尼亞總理。
哈伊克   亞美尼亞 納哈佩特(Նահապետ,意為部落族長) 傳說中亞美尼亞民族的酋長和創始人。
康斯坦蒂·卡利諾夫斯基   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國族的締造者((Стваральнік беларускага народу)) 一月起義的主要領袖,白俄羅斯民族主義的代表人物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陳蘊茜. 崇拜与记忆——孙中山符号的构建与传播. 南京市漢口路22號: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9年. ISBN 9787305062971. 
  2. ^ 炎帝与黄帝何以同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華夏經緯網. 2006-07-25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3. ^ 越南雄王节特辑. 漢華天下. [2015-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4). 
  4. ^ 建国記念の日. 日本文化いろは事典.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0). 
  5. ^ Aaron. Gaecheonjeol - National Foundation Day. Inspiredsteps.org.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0). 
  6. ^ Bromiley, Geoffrey W. Israel, History of the People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Vol. 2. Wm. B. Eerdmans. 1982年: 909頁. ISBN 0-8028-3782-4. 
  7. ^ 鍾錫金. 吉打二千年. 星洲日報. 2001-11-07 [2015-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2). 一滴水、一塊地、一粒石頭、一隻草蜢或螞蟻,從外在來說,都屬於蘇丹的,但是,從內在來說,卻是屬於世界的創造者——阿拉,因為蘇丹是阿拉在人間的代表。 
  8. ^ 8.0 8.1 King's Birthday (Thai Fathers Day). Wat Mongkolratanaram of Florida (Wat Tampa).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9. ^ The Queens Birthday is also Mother's Day in Thailand. Royal Thai Embassy, Singapore. [201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1). 
  10. ^ 古来仲父知多少. 重慶晚報. 2009年8月5日 [2013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3日). 
  11. ^ 《禮記·王制·第五》: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
  12. ^ 趙國權. 中国古代敬老教化的路径及价值取向探微. 儒家郵報. [2014-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7). 
  13. ^ Triulzi, Alessandro. African cities, historical memory, and street buzz. Iain Chambers & Lidia Curti (編). The Post-colonial Question. Routledge. 1996年: 88頁. ISBN 0415108578. 
  14. ^ Haskin, Jeanne M. The Tragic State of the Congo: From Decolonization to Dictatorship. Algora Publishing. 2005年: 50頁. ISBN 0-87586-417-1. 
  15. ^ Paczkowski, Andrzej. The Spring Will be Ours: Poland and the Poles from Occupation to Freedom. translated by Jane Cave. Penn State Press. 2003年: 210頁. ISBN 0271023082. 
  16. ^ Schatzberg, Michael G. Political Legitimacy in Middle Africa: Father, Family, Food. 印第安納大學出版社英語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1年: 213頁. ISBN 0-253-33992-8. 
  17. ^ Country profile: Bangladesh. BBC News. 2009年10月23日 [2008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5月2日). 
  18. ^ Balogová, Beata. 2007 was turbulent for the ruling coalition. The Slovak Spectator. 2007年12月17日 [2008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6月26日). 
  19. ^ 信力建. 世界各国的国父都是怎样的. 鳳凰博報. 2009-07-30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20. ^ 孫中山. 葉匡政 , 編. 《孫中山非常言:論道1896-1925》 第1版. 北京: 人民日報出版社. 2011. 
  21. ^ 21.0 21.1 國父的由來.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 [2013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9月22日). 
  22. ^ 台教科書去中國化 孫中山不是國父. BBC中文網. 2007-07-21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4). 
  23. ^ 去中國化 台“國父紀念館”網站不介紹孫中山. 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7-01-29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24. ^ 中國政協新聞網.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人民網. 2011-09-26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3). 
  25. ^ 胡锦涛强调共产党人是孙文革命事业最忠实继承者. 中國新聞網. 2011-10-09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3). 
  26. ^ 政协专题--中国政协新闻网--人民网. cppcc.people.com.cn. [2019-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0). 
  27. ^ 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中国政协新闻网--人民网. cppcc.people.com.cn. [2019-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0). 
  28. ^ 曹蔚 金妍. 孙中山为何被尊称为国父?他是振兴中华的伟大先驱. 浙江新聞. [2018-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8). 
  29. ^ 孙中山逝世90周年:与民国国父有关的10个关键词_网易新闻. news.163.com. [2018-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8). 
  30. ^ 《国父孙中山》更名为《第一大总统》 月底上映. 新聞台_中國網絡電視台. 2011-09-05 [2018-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8). 
  31. ^ 媒体人必读:新华社新闻信息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最新修订版). 搜狐新聞. 2017-07-19 [2018-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8). 
  32. ^ 當今世界. 著名学者称毛泽东为“国父”为文革招魂引争议. RFI. 2013-05-18 [2013-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6). 
  33. ^ 丁耘. 毛泽东是国父还是革命导师?. 新浪專欄. 2014-01-06 [2019-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0). 
  34. ^ 方進枝. 节日悲凉:新中国国父难道不是开国领袖毛泽东?. 紅歌會. 2016-10-03 [2019-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31). 
  35. ^ 毛澤東是人民心中最紅的紅太陽. 星島環球網. 2006年5月12日 [2013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6月21日). 
  36. ^ 王家平. 紅衛兵詩歌硏究: 瘋狂的繆斯.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 30頁. ISBN 9571128430. 
  37. ^ 閻長貴. “四个伟大”是谁提出来的. 黨史博覽. 2006, (8): 49 [2014-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4). 
  38. ^ 秦振林. 胡志明:越南国父的中国. 齊魯周刊. [2015-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7). 
  39. ^ 彼此虽殊山海域 渊源同一圣贤书 汉文化圈中的域外汉籍. 光明日報 (國學網轉載). 2015-02-06 [2015-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7). 越南國父潘佩珠流亡中國時就寫過包括小說在內的許多文學作品。這些作品,都是漢文化圈研究的一手材料。 
  40. ^ Ganḍā, Singh. Ahmad Shah Durrani: Father of Modern Afghanistan. Asia Pub. House. 1959年: 457頁 [2010年8月25日]. ISBN 9781402172786. 
  41. ^ Ahmad Shah and the Durrani Empire.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 on Afghanistan. 1997年 [2010年8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年10月31日). 
  42. ^ Aḥmad Shah Durrānī.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Version. 2010年 [2010年8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4日). 
  43. ^ The former King of Afghanistan, Zahir Shah, has died at the age of 93. Afghanmania. [2013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2月10日). 
  44. ^ Australian Stories. 澳洲政府. [2013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0月17日). 
  45. ^ The death of Jeffrey Thompson. Freeport News (The Nassau Guardian (1844) Ltd). 2008年3月20日 [2009年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21日). 
  46. ^ Rashid Askari. The founder of Bangladesh. The Daily Star. 2010年8月15日 [2013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23日). 
  47. ^ Rt. Hon. George Price. CARICOM.com (CARICOM). 2008年3月20日 [2009年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1月21日). 
  48. ^ The Father of the Nation Turns 90. 7 News Belize. 2009年1月16日 [2009年5月13日]. [永久失效連結]
  49. ^ Povijest Oca domovine. Hrvatska stranka prava dr. Ante Starčević. [2010年5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年3月13日) (克羅埃西亞語). 
  50. ^ Homenaje a Carlos Manuel de Céspedes, Padre de la Patria. Trabajadores. 2005年6月19日 [2009年1月16日] (西班牙語).  [失效連結]
  51. ^ Hautrive, Iliana. Cuba commemorates the 136 anniversary of the beginning of its wars of independence. Trabajadores. 2004年10月10日 [2009年1月1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2月10日). 
  52. ^ 52.0 52.1 52.2 Roberts, Andrew Lawrence. From Good King Wenceslas to the Good Soldier Švejk: A Dictionary of Czech Popular Culture. 中歐大學出版社英語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2005年: 102頁. ISBN 963-7326-26-X. 
  53. ^ Sayer, Derek; Alena Sayer. The Coasts of Bohemia: A Czech History.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2000年: 129頁. ISBN 0-691-05052-X. 
  54. ^ 亦有指以色列國父是戴維·本-古里安,猶太復國運動領袖,後成為以色列建國後的首名總理,領導以色列成為獨立的國家。
  55. ^ O'Connor, Kevin. The history of the Baltic State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3年: 59頁. ISBN 978-0-313-32355-3. 
  56. ^ Hugh Poulton. Who are the Macedonians?. C. Hurst & Co. Publishers. 2000年: 58頁. ISBN 1850655340. 
  57. ^ John Shea. Macedonia and Greece: The Struggle to Define a New Balkan Nation. McFarland. 2008年: 204頁 [2013-07-28]. ISBN 07864376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19). 
  58. ^ Centenary of Sir Seewoosagur Ramgoolam. Mauritius Post Museum. Mauritius Post. 2004年 [2009年1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6月25日). 
  59. ^ El Grito, una tradición popular mexicana sin dueño. El Periodico de Mexico. 2007年9月15日 [2009年2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7月10日) (西班牙語). 
  60. ^ Vazquez-Gomez, Juana. Dictionary of Mexican Rulers, 1325-1997. Westport, CT, USA: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orporated. 1997年. ISBN 978-0-313-30049-3. 
  61. ^ Promulgation of Conferment of Status of Founding Father of the Namibian Nation Act, 2005 (Act No. 16 of 2005), of the Parliament (PDF). Government Gazette (Windhoek: 納米比亞政府). 2005年12月29日, (3567) [2008年1月16日].  [失效連結]
  62. ^ Jonathan Janson. Vermeer's Delft Today: The Oude and Nieuwe Kerk. essentialvermeer.com. [2013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10月6日). 
  63. ^ (挪威文)Bjørn Talen. Gratulerer, kjære landsmann!. Aftenposten. 1987年5月9日 [2007年12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0月13日). 
  64. ^ Quaid's 60th death anniversary being marked today. The News International. 2008年9月11日 [2008年11月9日]. [永久失效連結]
  65. ^ Father of the Nation: Quaid-i-Azam Muhammad Ali Jinnah. 巴基斯坦政府. [2008年11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5月3日). 
  66. ^ East, Roger; Richard Thomas. Papua New Guinea. Profiles of People in Power. Routledge. 2003年: 408頁. ISBN 1-85743-126-X. 
  67. ^ Anisimov, Evgeniĭ Viktorovich. The Reforms of Peter the Great: Progress Through Coercion in Russia. translator John T. Alexander. M.E. Sharpe. 1993年: 143頁. ISBN 1-56324-047-5. 
  68. ^ Obituary: Sir John Compton. 每日電訊報. 2007年9月10日 [2009年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11月11日). 
  69. ^ 'Father of nation' dies. BBC News (BBC). 2000年10月11日 [2011年12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12月17日). 
  70. ^ Grice, Andrew. The Father of the Nation, who made good on the unfinished business of devolution. 獨立報 (倫敦). 2000年10月12日 [2010年10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9月17日). 
  71. ^ Nelson Mandela International Day, July 18, For Freedom, Justice and Democracy. Un.org. [2013年3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4月14日). 
  72. ^ Phadnis, Urmila; Rajat Ganguly. Ethnicity and Nation-building in South Asia revised. SAGE. 2001年: 181頁. ISBN 0-7619-9439-4. 
  73. ^ Duval Smith, Alex. Tanzania weeps for father of the nation. The Independent. 1999年10月20日 [2008年11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2月15日). 
  74. ^ Parla, Taha; Andrew Davison. Corporatist Ideology in Kemalist Turkey: Progress Or Order?. 雪城大學出版社英語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2004年: 37頁. ISBN 0-8156-3054-9. 
  75. ^ Abu Dhabi's Zayed Mosque tours to take on special Ramadan significance (新聞稿). 2008年8月20日 [2009年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6月7日). 
  76. ^ Wheeler, Julia. Obituary: Sheikh Zayed. BBC News (BBC). 2004年11月2日 [2009年1月1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7月16日). 
  77. ^ Grizzard, Frank E. Father of His Country. George Washington: a biographical companion. ABC-CLIO. 2002年: 105頁. ISBN 1-57607-082-4. 
  78. ^ 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 美國國家檔案館官方網站(National Archives). [2008年2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0月23日) (英語). 
  79. ^ Stanfield, Jack. 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 Who Are They? Thumbnail Sketches of 164 Patriots (Universal-Publishers, 2001).
  80. ^ Efemérides Culturales Argentinas: Junio 19. 阿根廷教育部. 2009年 [2009年1月2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6月19日) (西班牙語). 
  81. ^ Edelmann, Alexander Taylor. Latin America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The Dynamics of a Revolutionary Society. Dorsey Press. 1965年: 309頁. 

參見 編輯

外部連接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