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氏是中國中古時代的一個以太原郡郡望王姓士族,從唐朝都顯赫非常,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合稱七姓十家

金沙鎮王姓山後聚落中的「太原世第」匾。

雖然與大多數王姓士族類似,太原王氏亦將家族祖先追溯至周靈王太子晉,但學者[a]認為其有史可考的祖先最多追溯至東漢時的王柔王澤兄弟[1]

郡望和房支 編輯

太原郡即是太原王氏的郡望,漢代後又稱并州,故兩者通用。晉陽王氏祁縣王氏是最主要的兩大房支,故多自稱太原郡(并州)晉陽縣人,亦或是太原郡(并州)祁縣人。晉陽王氏始祖為東漢時的王柔王澤兄弟。祁縣王氏始祖為東漢末的王允[2]。北魏時,有烏丸王氏,自稱祁縣王氏後人。

至唐朝時,晉陽王氏主要房支為大房、二房、三房、四房,以及墓誌記載的王濟後裔、中山王氏等。祁縣王氏分為王秉支、烏丸支、文中子支、王玄起支、王忠嗣支、河東王氏[3]

世族族譜舉例:王昶 編輯

父輩 編輯

平輩  編輯

子輩 編輯

孫輩 編輯

  • 王尚,王渾長子,王渾擊退薛瑩等軍後因父功而獲封關內侯,早死。
  • 王濟,王渾次子,為人奢侈。在西晉官至侍中
  • 王澄,王渾三子,王渾平滅東吳後獲封亭侯,既有辯才又有才思文采,曾任清要顯達的職位。
  • 王汶,王渾四子,既有辯才又有才思文采,曾任清要顯達的職位。
  • 王承,王湛子,東海國內史
  • 王佑,王默子,北軍中候。
  • 王浚,王沈子,西晉末與十六囯初期地方將領。
  • 王遐,王述堂叔,光祿勳。

曾孫輩 編輯

玄孫輩 編輯

  • 王坦之,王述子,東晉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

五世孫輩 編輯

六世孫輩 編輯

  • 王綏,王愉子,與王謐桓胤齊名,官至荊州刺史,與父謀襲劉裕被誅。
  • 王納,王愉子。
  • 王緝,王愉子,散騎侍郎。

七世孫輩 編輯

  • 王慧龍,王緝子,王愉一家被誅殺時被沙門僧彬所收匿,倖免於難,後仕於北魏

八世孫輩 編輯

  • 王寶興(?-?),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北魏使持節、寧南將軍、武牢鎮都副將、長社穆侯王慧龍獨子,北魏官員。

九世孫輩 編輯

  • 王瓊(?-?),字世珍,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省太原市)人,龍驤將軍、長社侯王寶興的獨子,北魏官員。

十世孫輩:王瓊四房 編輯

高宗時宰相李義府門第寒微,曾和山東士族攀婚,被拒絕,因此懷恨在心,上告高宗,慫恿高宗下詔,禁止七姓十家自以為婚姻。為鞏固關隴統治集團,唐高宗下令,此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婚)」,但這實際上沒有達到效果,「男女皆潛相聘娶,天子不能禁。後來武則天又利用科舉扶植山東士族勢力而抑制關隴集團。

  • 大房王遵業,北魏司徒左長史、黃門郎
  • 二房王廣業,北魏太尉祭酒、太尉屬、太中大夫
  • 三房王延業,北魏中書郎
  • 四房王季和,北魏書侍御史、并州大中正

大房 編輯

  • 王松年,王遵業之子.
  • 王溥 (?-905年7月5日[1]),字德潤,唐朝官員,唐昭宗年間於901年-903年間為宰相。出自太原王氏大房,堂叔祖大理卿贈左散騎常侍王正雅。祖父王堪,定陵令。父親王聰沒有記載做過官。

參見 編輯

備註 編輯

  1. ^ 和慶鋒論文[1]中,援引的是日本學者守屋美都雄在《六朝門閥の—研究——太原王氏系譜考》一書中的觀點。

注釋 編輯

  1. ^ 1.0 1.1 和慶鋒. 第一章 唐以前太原王氏溯源 一、姓氏来源. 《唐代太原王氏研究》 (碩士論文). 上海師範大學: 13–14. 2009-06-00 [201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簡體中文). 
  2. ^ 和慶鋒. 第一章 唐以前太原王氏溯源二、郡望形成. 《唐代太原王氏研究》 (碩士論文). 上海師範大學: 14–18. 2009-06-00 [201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簡體中文). 
  3. ^ 和慶鋒. 第二章 唐代太原王氏的房支世系及补订. 《唐代太原王氏研究》 (碩士論文). 上海師範大學: 18–55. 2009-06-00 [2019-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7)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