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搴彥舉,是樂安人(今山東省濱州市東部、淄博市西北部、東營市南部及壽光市一帶)。

出生寒賤,少年時勵志勤學。與溫子升齊名,有文才。溫子升謙虛地表示自己「不如卿」,孫搴竟要他立誓沒撒謊。[1]曾參與崔祖螭謀反,躲在王元景家中,遇赦乃出。侍中孫騰因同姓宗族的情分,將他推薦給高歡,最初不受重用。536年,高歡出征西魏,要李義深李士略寫檄文,兩人都推辭,並力邀孫搴去寫檄文。高歡親自為他吹火,孫搴提筆立就,文辭甚美。高歡很賞識孫搴的文筆,任命為相府主簿,專門掌管草擬文書。[2]孫搴還通曉鮮卑語,兼管宣傳號令。後自檢校御史再遷國子助教太保崔光引修國史。歷官行臺郎。

孫搴才識淺薄,邢卲曾勸他多讀書,孫搴對曰:「我精騎三千,足敵君羸卒數萬。」孫搴身體素質不佳,常服「棘刺丸」以補身。大同二年(536年),司馬子如高季式與孫搴劇飲,搴不幸醉死,享年五十二歲。[3]高歡親臨其喪,司馬子如叩頭請罪。高歡曰:「折我右臂,仰覓好替還我。」於是司馬子如舉薦魏收,高季式舉薦陳元康,用來接替孫搴。[4]

延伸閱讀

編輯

[]

 北齊書·卷24》,出自李百藥北齊書
 北史·卷055》,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

編輯
  1. ^ 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搴少時與溫子升齊名,嘗謂子升:「卿文何如我?」子升謙曰:「不如卿。」搴要其為誓。子升笑曰:「但知劣於卿便是,何勞旦旦」搴悵然曰:「卿不為誓,事可知矣!」
  2. ^ 《北史·孫搴傳》記載:「會神武西征,登風陵,命中外府司馬李義深、相府城局李士略共作檄文,皆辭,請以搴代。」《北齊書》卷二四:「高祖西討,命中外府司馬李義深、知相府城局李士略共作檄文。二人皆辭,請以孫搴自代。高祖引塞入帳,自爲吹火,催促之。搴援筆立成,其文甚美。高祖大悅,即署相府主簿,專典文筆。」
  3. ^ 資治通鑑》卷一五七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二月條載此事:「司馬子如、高季式召孫搴劇飲,醉甚而卒。」《考異》曰:「《典略》孫搴卒在大同十年四月。按搴卒然後陳元康為功曹。高慎叛,高澄已令元康救崔暹。邙山之戰,元康又勸高歡追宇文泰,並在九年。」
  4. ^ 《北齊書‧列傳第十六》:「司馬子如與高季式召搴飲酒,醉甚而卒,時年五十二。高祖親臨之。子如叩頭請罪。高祖曰:『折我右臂,仰覓好替還我。』子如舉魏收、季式舉陳元康,以繼搴焉。贈儀同三司、吏部尚書、青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