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氏鳥(學名:Lavocatavis)是一個已經滅絕的,生活於始新世阿爾及利亞的屬,是恐鶴超科的一員。2011年,研究人員描述了一塊來自Glib Zegdou組的股骨標本,這也是拉氏鳥屬下唯一的已知種。這個種被命名為非洲拉氏鳥(L. africana)。[1]

拉氏鳥屬
化石時期:始新世
52–46 Ma
拉氏鳥標本的發現地點(白框)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叫鶴目 Cariamiformes
總科: 恐鶴總科 Phorusrhacoidea
屬: 拉氏鳥屬 Lavocatavis
Mourer-Chauviré et al., 2011
模式種
非洲拉氏鳥
Lavocatavis africana

Mourer-Chauviré et al., 2011

發現與命名 編輯

拉氏鳥的正模標本UM HGL 51-55為一段幾乎完整的右股骨。其中段保存得幾乎完全完整,但兩段保存不佳。這一標本來自Glib Zegdou組的HGL 51層。 其屬名意為「拉沃卡特的鳥」,意在紀念首次報導發現了這種鳥的地層的René Lavocat。[1]

分類 編輯

拉氏鳥通常被歸屬於恐鶴超科的一員。恐鶴超科曾包含過若干個不同的科,但目前認為其下僅有恐鶴科一科存在。

Tambussi和Degrange於2012年的研究認為拉氏鳥雖然是叫鶴目的一員,但與恐鶴的關係並不密切,且兩者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南美和非洲完全分離之前。[2]

總的來說,拉氏鳥的分類地位暫時仍不確定,關於其是否屬於恐鶴仍值得商榷。[3]

起源 編輯

作為恐鶴超科的一員,拉氏鳥很不尋常的來自非洲——在此之前的恐鶴超科僅在美洲與南極洲有所發現,且北美洲僅發現過泰坦恐鶴一個屬。已知最古老的恐鶴超科均來自南美洲與南極洲,因而拉氏鳥很可能是從西方擴散到非洲的。

始新世,大西洋將南美洲與非洲分開了至少1000 公里,這讓陸地遷移變得不再可能。對於像拉氏鳥這樣不會飛的鳥類來說,進入非洲的唯一途徑或許就是搭載浮木進行漂流得以跳島擴散。但古新世早期的南大西洋洋流向西流動,使得恐鶴不太可能通過漂流進行擴散。所以拉氏鳥的祖先很可能是途徑現在已經被淹沒的,被稱為里奧德蘭海丘和沃爾維斯洋脊的島嶼擴散到非洲的。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拉氏鳥的祖先保留了部分飛行能力,相比不會飛的鳥類更容易在島嶼之間擴散。如果是這種情況,拉氏鳥可能獨立於其他恐鶴發生了飛行能力的退化,這將會是趨同演化的一種表現。[1]

 
始新世恐鶴超科可能的擴散路線

2013年,Delphine Angst等人對分布於歐洲的自由鳥進行了重新審查和描述,確定了其作為恐鶴科的地位。[4]這或許說明拉氏鳥在這一擴散歷程中存在著特殊意義。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Cécile Mourer-Chauviré; Rodolphe Tabuce; M』hammed Mahboubi; Mohammed Adaci; Mustapha Bensalah. A phororhacoid bird from the Eocene of Africa. Naturwissenschaften. 2011, 98 (10): 815–823. PMID 21874523. doi:10.1007/s00114-011-0829-5. 
  2. ^ Tambussi & Degrange, 2012
  3. ^ Phorusrhacidae: about, BBC
  4. ^ Delphine Angst et al., (2013) A Large Phorusrhacid Bird From the Middle Eocene of France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