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萬壽(?—462年2月16日),鮮卑名□大汗□[1],擁有直勤頭銜[1],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編輯

和平二年,魏文成帝拓跋濬南巡,從定州前往鄴城,三月丁巳朔(461年3月27日),魏文成帝在靈丘親自射箭越過山峰,平東將軍、樂良王拓跋萬壽跟隨參與了這次南巡[1]。和平二年秋七月戊寅(461年8月15日),拓跋萬壽被封為樂良王,加征北大將軍[2],鎮守和龍[3][4][5]。拓跋萬壽性格貪婪暴烈,被徵召回京,在途中因為憂慮,於和平三年春正月癸未(462年2月16日)去世[6][7][8],諡號厲王[9][10]

其它 編輯

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張金龍認為,文成帝南巡碑中的「平東將軍樂良王直□□大汗□」就是樂良王拓跋萬壽,史載其「和平二年封,拜征東大將軍,鎮和龍」,平東將軍雖然與征東大將軍為同一軍號序列,但級別相差甚遠,如果刊布的碑陰題名文字辨識無誤,則原文當脫一「大」字,為平東大將軍或更為合理。按北魏慣例,四平將軍似不能與王號相配。當然也許存在這種可能,即在其封王時所得軍號為平東將軍,出鎮和龍(任和龍鎮都大將)時進軍號為征東大將軍。魏文成帝南巡時拓跋萬壽尚未出鎮,估計返京後不久即出鎮和龍[11]

兒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

 魏書·卷19上》,出自魏收魏書
 北史·卷017》,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文物》 (12期), 1997年, (12期): 70–79 [2016-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5) 
  2. ^ 《北史校勘記·卷十七·列傳第五·一二》:拜征東大將軍 按魏書卷五高宗紀,和平二年七月作「征北大將軍」,同時受封的濟陰王小新成才是征東大將軍。此「東」字誤。
  3. ^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秋七月戊寅,封皇弟小新成為濟陰王,加征東大將軍,鎮平原;天賜為汝陰王,加征南大將軍,鎮虎牢;萬壽為樂浪王,加征北大將軍,鎮和龍;洛侯為廣平王。
  4.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秋七月戊寅,封皇弟小新成為濟陰王,天賜為汝陰王,萬壽為樂良王,洛侯為廣平王。
  5.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十九》:秋,七月,戊寅,魏主立其弟小新成為濟陽王,加征東大將軍,鎮平原;天賜為汝陰王,加征南大將軍,鎮虎牢;萬壽為樂浪王,加征北大將軍,鎮和龍;洛侯為廣平王。
  6. ^ 《魏書·卷五·帝紀第五》:癸未,樂浪王萬壽薨。
  7. ^ 《北史·卷二·魏本紀第二》:癸未,樂良王萬壽薨。
  8.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九》:春,正月,癸未,魏樂浪王萬壽卒。
  9. ^ 《魏書·卷十九上·列傳第七上》:樂浪王萬壽,和平三年封,拜征東大將軍,鎮和龍。性貪暴,征還,道憂薨。諡曰厲王。
  10. ^ 《北史·卷十七·列傳第五》:樂良王萬壽,和平二年封,拜征東大將軍,鎮和龍。性貪暴,征還,道憂薨,諡曰厲王。
  11. ^ 張金龍著. 《魏晋南北朝文献丛稿》. 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 2017年12月: 363–412. ISBN 978-7-5423-4263-8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