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

盛世

文景之治是指漢文帝漢景帝統治的時期[1],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治世,奠定其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漢朝推上頂峰的基礎。

文景之治使漢朝得以休養生息,為漢武盛世奠定基礎

概述 編輯

漢初,社會經濟薄弱,朝廷推崇黃老治術,採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2]通常認為「文景之治」的主角是文帝與景帝,實際上,孝文竇皇后也在當時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內方面,文帝重視農業,曾多次下令勸課農桑,根據戶口比例設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員,並給予他們賞賜,以鼓勵農民生產。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即是租率最終減為三十稅一,文帝十三年更全免田租。

文帝生活節儉,宮室內車騎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國家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人民負擔,這些都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對外方面,對周邊敵國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

文帝去世,景帝即位,初期平定七國之亂,之後專心朝政。據說景帝樸素、仁厚、愛民。平定七國之亂後,再沒有大規模用兵,和匈奴的戰爭始終控制在一定規模內,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

文帝的皇后竇皇后尊崇道家,因此景帝與竇氏宗族都必須學習道家學說。景帝崇尚黃老之說,減少刑罰,減少賦稅,興修水利,提倡農業,要求重審人心不服的案子,以免冤獄發生。百姓在和平穩定的環境下創造大量財富,百姓富裕,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安樂。

隨著生產日漸得到恢復和發展,出現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景象。史稱:「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漢書·食貨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漢王朝物質基礎大大增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為後來武帝征伐匈奴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文景之治. 教育百科. 臺北: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1) (中文). 
  2. ^ 浮泊涼. 文景之治出現時間原因是什麼採取了哪些措施. 中國歷史網. 中國大陸: 中國歷史網. 2019-03-24 [2020-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1)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