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私立正誼中學

濟南正誼中學是由知名教育家鞠思敏於1913年9月創建的一所私立學校,也是濟南教育史上最早的中學之一,位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大明湖南岸。該校於1956年改為公立,改稱「濟南第十七中學」。1984年6月濟南市政府批准學校更名為「濟南職業中等專業學校」,1985年5月更名為「濟南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暨「濟南書法藝術專業學校」。1998年4月該校掛牌成立「濟南藝術中學」。

辦學歷史 編輯

1913年,中年立志從事教育事業的鞠思敏有感於當時官辦學校在辦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的陳規陋習,與其同盟會成員於明信王訥王祝晨劉冠三高彭年蔣洗凡等人商定創辦「濟南私立正誼中學」。「正誼」,取自董仲舒的名句「正其誼而不謀其利」。是年9月8日,經過僅三個月的籌建,該校正式開學。校址(舊址)設在大明湖正南門側的清末山東巡撫閻敬銘廢祠內,只有兩間祠堂做教室。該校的創辦人均推舉鞠思敏義務兼任第一任校長。鞠思敏時任山東省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兼任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自奉簡約,經常以其薪俸捐助正誼中學。

正誼中學創辦初期規模很小,採用舊學制,且只招收男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男女同校)。經鞠思敏多方奔走募集資金,該校規模逐年擴大,增建南、北、東北教學樓。1924年實行新學制,改為完全中學並附設第一、第二附小,其後又增建黃台(花園莊)分校高中部及農事實驗廠等。其中,第二附小由鞠思敏獨資籌建,專門招收農民子弟。正誼中學的在校生曾達1700餘人,規模居濟南各校之首,是濟南最大的私立中學。鞠思敏還曾試圖創建正誼大學,但未能如願。

正誼中學曾經兩度停課。1928年五三慘案期間,南教學樓中彈數發,學校被迫停課,次年春複課。期間,正誼中學的師生參加了濟南商界、學界等13個團體的10萬市民集會,鞠思敏被選為大會主席上台演講。1937年歲末,日軍入侵濟南,正誼中學部分師生曾經南遷大後方。期間,於明信與校董鞠思敏留守學校,並積極從事抗日活動。

治學理念 編輯

鞠思敏任教的正誼中學崇尚民主和開放,以造就符合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材為己任,打破陳舊的教學理念和用人方式。教員來自五湖四海,且不計政治信仰,只認學有專長。受鞠思敏邀請,國內南北教育界的很多知名人士都曾來該校演講,如黃炎培陶行知張伯苓等,使學子們受益匪淺。鞠思敏主張「有教無類」,認為「世間無不可造之才,無不可用之人」,所以從不輕言解聘教師或開除學生。他認為潛移默化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並以謙遜安詳的為人身體力行之。

由於鞠思敏支持學生的進步愛國活動,正誼中學成為當時學生運動和地下黨組織活動的基地,對中共在山東的建黨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校園舊址 編輯

正誼中學的校園舊址位於大明湖畔綠柳叢中,雖然不大,但亭、台、樓、榭樣樣兼備,亦有小河直通大明湖(1980年代,小河一度乾枯),布局十分雅致。從北樓教室中或臨水的平台上可以望見大明湖中著名的歷下亭,湖光山色令其校園平添了幾分美麗。1928年,五三慘案期間,學校校門東側的兩層德式教學樓曾在日本軍隊炮轟濟南時受損。修復時,鞠思敏特意在原為紅瓦的房頂補上白瓦,以教育學生們勿忘國恥。

正誼中學的校園直至1950年代還完全保持著建校時的原樣。校門是兩扇大鐵門,上面布滿成排的銅釘。校門上方的牌匾上寫有「正誼中學」四個大字,由當時的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題寫。門口還有據稱是當時全省最大的石獅子,兩旁是茂密的無花果樹。校園亭子內有一口大鐘用於學校作息,悠揚頓挫的鐘聲方圓幾里都聽得見。

如今,大門、牌匾、石獅和大鐘均不見蹤影,據傳已在文革期間被毀。校園內尚存的原有建築或物品有三:一是清末一塊刻有文字的石碑;二是校園曾遭日軍轟炸的南教學樓,三是閆公祠內的石碑。教學樓內的亭子也是後來仿造的。

正誼中學門前的「閆公祠街」曾在鞠思敏去世後被命名「思敏街」,以感念其在山東教育史上的卓越貢獻。濟南被中共佔領後,這條自岱宗街北口至大明湖鵲華橋東的街道仍然沿用此名。文革開始後,這一街名始被取消。

學校典故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因為收費相對低廉,正誼中學吸引了大批貧寒人家的子弟。由於學生衣著破舊,桌椅板凳等設施亦陳舊不堪,正誼中學與濟南育英中學曾被戲稱為「破正誼,爛育英」。這個社會上廣為流傳的典故成了正誼中學的側面寫照。

歷任校長 編輯

知名校友 編輯

  • 陳煐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獨立功勛榮譽章獲得者)
  • 程鳴漢(中共地下黨成員,烈士)
  • 高魁元(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部長,陸軍一級上將)
  • 李竹如(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宣傳部長,烈士)
  • 劉君雅(中共夏津黨組織創立者)
  • 呂致齋(中共魯東抗日游擊隊第九支隊負責人,烈士)
  • 鹿省三(中共魯東抗日游擊隊第七支隊政治委員,烈士)
  • 鹿效曾
  • 馬清宗(山東省摔跤運動健將,回族)
  • 牟宜之(前新四軍兼山東軍區駐濟南辦事處主任)
  • 錢傑東(中共曲泗寧縣委首任組織部長)
  • 王承一(前淄川抗日獨立營首任營長,烈士)
  • 張福林(中共博興縣早期黨員,輟學)
  • 趙丁夫(前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 鄭慶拙
  • 鄭天九(中共日照黨組織創立者,烈士)

拆遷風波 編輯

近年來,由於大明湖擴建工程已提上議事日程,按照規劃,正誼中學舊址將成為大明湖景區的一部分。這所歷史悠久的名校很可能就要從原址上徹底消失,年近百年「正誼」何去何從引發了濟南市民和文化界人士的廣泛關注,部分市民已上書政府部門要求保留該校舊址。

據報導,正誼中學與大明湖公園在土地劃分上一直存有爭議。學校簡史表明,校園東鄰的司家碼頭北樓東段應歸正誼中學所有,此後不知何故被劃歸大明湖。1985年政府部門將正誼中學四間200多平方米的臨湖教室劃歸大明湖。近期的擴建規劃,則將整個正誼中學規劃為大明湖景區。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