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基督教新教

基督教新教在19世紀由內地會和循道公會的英國傳教士傳入。

1867年11月,中國內地會來華後的第二年,派遣獨腳教士曹雅直首先進入溫州[1]雖然遭受不少敵視,然而溫州地區卻成為內地會在中國最興旺的地區[2]。內地會於1877年建成溫州第一座基督教堂花園巷堂,存留至今。

1877年,英國偕我會(United Methodist Free Church,1911年改名聖道公會,1934年再改名循道公會)派遣李華慶牧師進入溫州。1881年冬,偕我會派遣年僅20歲的蘇慧廉(W·E·Sootill,1861年—1935年)到溫州,他在語言方面很有天賦,學習溫州方言僅半年,即能用溫州話登台講道,以溫州方言翻譯《新約聖經》,並且根據溫州方言的發音規律,創編了曾盛行一時的甌音拼音文字。鄉村婦孺學習一、二個月,即可用以通信。蘇慧廉在溫州地區傳教26年,先後發展教徒萬餘人,建立9個聯區,270餘處分堂。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是1898年他主持重建的溫州城西堂,至今保存完好。蘇慧廉還創製了沒有7、4兩個不易唱的音名,只有1、2、3、5、6五個音名的中調、長調、短調、八七調、七調等五支曲調,有的至今尚為信徒所傳唱。蘇慧廉還在溫州創辦了最早的西式教育和醫療事業,其中著名的有藝文中學(1897年—1925年)和白累德醫院(1906年—1953年,溫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前身)。溫州教區是循道公會在華傳教最成功的2個地區之一(另一個是以雲南昭通為中心的西南教區,信徒大部分是苗族)。

第三個傳入溫州的西方差會是基督復臨安息日會。1924年建成朔門頭梳腦總堂,並在蒲鞋市北首開辦三育研究社(中學,舊址現為溫州市委黨校)。

1928年,一批平陽縣傳道人參加倪柝聲在上海哈同路文德里召聚的得勝聚會後,脫離原有宗派,回鄉建立地方教會。此後,溫州地區,尤其是南部蒼南、平陽一帶,陸續成立了數百處地方教會,成為地方教會在中國最興旺的地區。1950年代中國大陸7萬聚會處信徒中,浙江省近4萬,溫州又占浙江省的一半。

在溫州還有中華基督教自立會中國耶穌教自立會。耶穌教自立會的溫屬總會、平陽、閩北兩個教區的信徒和教堂數目約占全國近一半。

1919年左右,溫州的信徒人數和密度已居於在浙江省各地區的首位,超過了宣教時間更早的寧波和杭州地區[3]

到1949年以前,溫州地區已經有7萬多新教信徒,占全中國的1/10。

1951年,溫州基督教各宗派堂點及信徒人數的統計:[4]

  • 循道公會:信徒人數24299,堂點數244處;
  • 內地會:信徒人數21665,堂點數134處;
  • 基督徒聚會處:信徒人數19750,堂點數111個;
  • 中國耶穌教自立會:信徒人數14665,堂點數139個;
  • 中華基督教自立會:信徒人數11491,堂點數121個;
  • 基督教復臨安息日會:信徒人數3440,堂點數68個。

1950年,在溫州的西方傳教士被遣送回國[5]。不過,由於溫州地區的兩大西差會,內地會和循道公會,都致力於幫助當地教會自立,中國傳道人的比例較高。而地方教會和自立會,更是完全由中國傳道人負責。因而所受影響較小。

1950年代,三自運動開始後,溫州地區開始出現家庭教會與三自教會的對峙。1958年12月,在大躍進運動中,溫州基督教實行聯合禮拜,先將6個教派集中在總堂,隨後又將六個教派均集中在城西堂[6]。同年,平陽縣成為全國消滅宗教試點縣,被稱為無宗教區。

文革運動中,溫州地區家庭教會的聚會從未停止,自70年代起信徒人數甚至仍有增長。

今天,基督教在溫州仍然非常活躍,信徒占總人口的比例是15%,也就是100多萬(官方數字)。教堂與聚會場所相當密集,城鄉各處十字架隨處可見。很多村莊都不止一間教堂,因此溫州也常被稱為「中國的耶路撒冷」。市區著名的基督教堂有:城西堂(城西街73號)、花園巷堂、吳橋堂、警世堂、將軍橋教堂等。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湯清:《中國基督教百年史》,487頁,道聲出版社,2001年
  2. ^ 蔡錦圖:《內地會的建立與成長(1865-1900)》,友友文化事業
  3. ^ 《中華歸主》,頁128
  4. ^ 支華欣編:《溫州基督教》(杭州:浙江省基督教協會,2000,頁20
  5. ^ 鄭頡峰:《近代前來溫州的外國傳教士》,載於《鹿城文史資料》第十七輯,188頁
  6. ^ 《浙江省宗教志.三》,頁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