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七子指清初順治年間的七位詩人。

歷史 編輯

燕台即指北京。順治年間施閏章宋琬丁澎張文光周茂源嚴沆趙賓等七人在京師相倡和,被稱為「燕台七子」。[1]七子的成員說法不一,或捨周茂源,並取陳祚明[2]嚴津編有《燕台七子詩刻》七卷,收錄七子詩作各一卷,即張文光《斗齋詩選》、趙賓《學易庵詩選》、宋琬《安雅堂詩選》、施閏章《愚山詩選》、嚴沆《顥亭詩選》、丁澎《信美軒詩選》、陳祚明《稽留詩選》。《詩刻》亦以陳祚明取代周茂源。[3]

注釋 編輯

  1. ^ 清史稿·文苑·宋琬傳》載:「始琬官京師,與嚴沆、施閨章、丁澎輩酬唱,有『燕台七子』之目。」張維屏《國朝詩人徵略》「丁澎」條目云:「通籍後,與宋荔裳、施愚山、張譙明、周釜山、嚴灝亭、趙錦帆唱酬日下,又稱『燕台七子』。」阮元《兩浙輶軒錄》謂丁澎"通籍後與宋荔裳、施愚山、張譙明、周釜山、嚴潁亭、趙錦帆唱酬日下,繼王、李西曹觴詠之風,又稱『燕台七子』。」
  2. ^ 吳振棫《國朝杭郡詩輯·丁澎》:「澎歸與祥符張文光、汴州趙賓、萊陽宋琬、宣州施閏章、餘杭嚴沆、仁和陳祚明相唱和,號『燕臺七子』。」無周茂源,取陳祚明。
  3. ^ 趙賓《送周宿來出守括蒼》句云:「當時七子推司寇,天下名山屬括蒼。」可見周茂源本人確實曾在七子之列,陳祚明遲至順治十三年方才入京,當時周茂源已外放他省,或者七子之目因此改由祚明取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