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規(492年—536年),字威明,琅邪臨沂人,南朝齊、梁官員。

金紫光祿大夫南昌安侯王騫之子,八歲喪母,徐孝嗣見到他,稱之為孝童。叔父王暕認為王規是家中的千里駒。王規十二歲略通五經大義。長大後口才也好。舉州秀才,任郡主簿。

初任秘書郎,歷任太子舍人、安右南康王主簿、太子洗馬。天監十二年(513年),改築太極殿,王規作《新殿賦》獻給梁武帝。擔任秘書丞,歷任太子中舍人、司徒左西屬、從事中郎。普通元年(520年),晉安王蕭綱出爲南徐州刺史,以王規為僚屬,擔任雲麾諮議參軍。很久以後,擔任新安郡太守。普通三年(522年),父親王騫去世,王規辭職服喪。喪除,襲封南昌縣侯,擔任中書黃門侍郎。梁武帝命他和殷鈞、王錫、張緬昭明太子近侍,受到太子禮遇。湘東王蕭繹擔任丹陽尹,集朝士宴會,命王規為酒令。王規從容對答「自晉南渡江左以來,未有茲舉」。蕭琛、傅昭在坐,都贊同他的話。

普通六年(525年),武帝在文徳殿為廣州刺史元景隆餞行。宴會上,武帝命群臣用五十韻賦詩。王規作詩迅速,文辭優美,被武帝讚賞,即日任命為侍中。大通三年(529年),王規轉任五兵尚書。不久領步兵校尉。同年。陳慶之北伐,占領洛陽、官員都向武帝稱賀。王規退出宮廷說「道家有云:非爲功難,成功難也。羯寇遊魂,爲日已久,桓溫得而復失,宋武竟無成功。我孤軍無援,深入寇境,威勢不接,饋運難繼,將是役也,爲禍階矣」。不久,洛陽梁軍大敗,王規言中。

中大通二年(530年),王規出爲貞威將軍、驃騎晉安王長史。中大通三年(531年)立晉安王蕭綱為皇太子,王規擔任吳郡太守。主書芮珍宗家在吳郡,以前太守都和他保持良好關係。王規卻對芮珍宗冷淡,芮珍宗到建康,密奏:「不理郡事」。王規被召還建康,擔任左民尚書。吳郡官民一千人到建康宮闕請讓王規留任,武帝沒有同意。

王規以本官領右軍將軍,沒有就任,而任散騎常侍、太子中庶子、兼步兵校尉。王規稱病為由沒有受任、在鍾山宗熙寺築室而居。大同二年(536年)去世。享年四十五歲。追贈散騎常侍、光祿大夫,諡章。著有《注續漢書》200卷、《文集》20卷。其子王褒

參考書目 編輯

[]

 梁書/卷41》,出自姚思廉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