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靈廟暴動是於1936年2月21日,由雲繼先朱實夫雲蔚等具體策劃,綏遠省達爾罕貝勒旗(今屬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百靈廟鎮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簡稱「蒙政會」)千餘官兵和文職人員發動的武裝暴動。[1]暴動成功地組建了一支反抗蒙政會的隊伍,但隨即被國民政府收編。1936年該隊伍重建後參加了之後的綏遠抗戰,並屢立戰功。[2]

百靈廟暴動
日期1936年2月21日
地點
結果 暴動隊伍脫離德王控制,加入晉綏軍
參戰方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蒙古地方保安隊
蒙古軍政府
指揮官與領導者
雲繼先
朱實夫
雲蔚
中華民國傅作義
德王
兵力
1000多人 不詳
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背景 編輯

辛亥革命後建立的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對蒙古族人民實行大漢族主義的民族壓迫政策,繼續開墾蒙荒,設省置縣,剝奪蒙旗權益,進行分割統治,引起王公貴族、知識分子的普遍不滿,掀起了反對改省,要求自治的運動。[3]

當時的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郡王德穆楚克棟魯普常常以成吉思汗第三十世嫡孫自居,提出要復興蒙古。1919年德王18歲時晉升為旗札薩克親王,1924年兼任錫盟副盟長。30年代開始,他多方奔走,聯絡王公和在北平、南京任職的蒙古族人士,發動「高度自治」運動。遭到國民政府的拒絕。而蔣介石採取了較為寬鬆的懷柔政策,批准成立「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管理盟旗事務。[3]

1934年(民國23年)4月,以德王為代表的親日民族上層在百靈廟成立「蒙古自治政務委員會」,組建了蒙古地方保安隊。[2]

 
抗日戰爭時期的烏蘭夫

1935年(民國24年)11月,日本關東軍邀請德王到長春訪問滿洲國。期間,關東軍司令官南次郎、參謀長西尾壽造、副參謀長板垣征四郎等與德王舉行了會談,商定在內蒙古西部建立一個「蒙古國」。關東軍決定資助德王50萬日元、步槍5000支。[3]

至1935年秋,保安隊員發展到1000餘人。其間,藍衣社為了偵察蒙政會的內情,組織了「內蒙旅行團」,來百靈廟一帶活動;國民黨政府也多次派員來百靈廟,與德王討價還價;日本間諜中島萬藏等也時常活動於百靈廟地區。中共西蒙工委派黨員雲青趙誠等人,打入保安隊,做地下宣傳鼓動工作,烏蘭夫奎璧李森等也曾先後赴百靈廟。綏北重鎮百靈廟一時成為各方的必爭之地。[2]

1935年冬,烏蘭夫專程前往百靈廟與德王洽談關於抗日的話題,由於分歧太大,雙方最後不歡而散。[4]烏蘭夫原本準備留在百靈廟繼續活動,但由於被蒙政會保安處的幫辦寶道新認出,在與德王面見五六天後,烏蘭夫只得選擇離開。[5]

1936年1月,在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任矇事處長的巴文峻土默特旗過年,一直保持抗日立場的傅作義請他出面作保安隊的策反工作。於是巴文峻將雲繼先朱實夫任秉鈞蘇魯岱約到歸綏見面,商談軍事暴動的計劃。巴文峻認為,如果德王投日,保安隊就會成為日本軍隊的炮灰,與其變成炮灰,不如加入到抗日的隊伍中。隨後,巴文峻約他們到省政府與傅作義秘密會見。傅作義指定省政府秘書長曾厚載、三十五軍旅長金中和與雲繼先等商談暴動事宜,確定暴動後,由三十五軍派汽車到後山接應暴動隊伍,使用密電進行聯絡。[3]

1936年(民國25年)2月12日,在日本操縱下,德穆楚克棟魯普在化德縣成立「蒙古軍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同時設日本顧問部。德王公開投日,引起了蒙古族各階層的憤恨,在「蒙政會」中也引起動盪。雲繼先朱實夫雲蔚烏蘭夫等人也開始制定暴動行動計劃。[1]

過程 編輯

按照計劃,保安隊將在1936年(民國25年)2月22日23時30分開始進行暴動。2月21日中午,有兩輛日軍汽車開到百靈廟,車上拉著荷槍實彈的日本兵開向德王府。[6]發現情況不對的雲蔚隨即與雲繼先、朱實夫商議,決定提前24小時舉行暴動。[2]

當晚23時30分,武裝暴動隊伍兵分五路出擊:第一路襲擊德王的烏滂守備隊,解除武裝威脅;第二路進攻軍械庫,奪取槍枝彈藥,並破壞了部分無法帶走的火炮等武器[6];第三路攻打稽查處的看守所,釋放被押士兵,擊斃蒙政會稽查處主任李鳳誠;第四路搗毀電台,切斷與德王的通訊聯絡;第五路抄襲會計科,打開銀櫃,將銀櫃當中的錢財全部碼放在地上[6],並焚燒帳目。[2]在暴動部隊前往軍械庫奪取槍枝彈藥的時候,由於槍枝走火,驚醒了當時還處於睡夢當中的德王守備隊士兵,引起守備士兵抵抗,後起義部隊合兵打下軍械庫。[5]雲繼先和朱實夫跑到了百靈廟的南卡,準備接應暴動部隊,成功說服了那裡的一個中隊長脫離蒙政會。[5]

22日凌晨2時,暴動隊伍完成了各項任務後,在百靈廟南營盤集合,由雲、朱等人率領,趁夜色朦朧,在茫茫雪原上向武川方向進發。暴動隊伍行至達爾罕旗黑沙圖地方,便遭到蒙政會派來的汽車及騎兵的追襲。戰鬥打得很激烈,因雪大路滑,汽車行駛不便,數小時後,追兵即返回百靈廟。下午2時左右,暴動隊伍安全到達距百靈廟50餘公里處的岔岔村和二份子村。在岔岔村,暴動部隊的文職人員以及雲繼先被傅作義派汽車接走;而在二份子休整的暴動部隊,遇到了趕來的傅作義部駐武川的孫蘭峰421團兩個加強營,這兩個加強營將暴動部隊的武器全部帶走,並以防止日偽特務等理由,讓暴動部隊改戴傅作義部隊的軍帽[6]。暴動部隊在這裡電召駐烏拉特中旗的保安隊第二中隊,讓他們與主力會合。至此,暴動的全部官兵約有1000餘名,暫編為2個大隊,6個中隊,2個特務隊。[2]不久,該部隊被拉到大青山南,改編為2個大隊,分駐薩拉齊縣水澗溝村和歸綏縣的三兩村。之後,由國民黨中央給以「蒙古保安總隊」的番號,任命雲繼先為少將總隊長,朱實夫為副總隊長。並發給月餉1萬元,購置馬費5千元。[2]

25日,為了贏得傅作義的信任,起義部隊在歸綏發表起義通電,揭露德王投靠日本的行為,闡明「在激於愛國熱忱不背叛國家原則下,舉行軍事暴動,脫離德王。」 [2] 傅作義是主張抗日的,但他對這支敢於揭竿而起的抗日蒙古隊伍也不信任。經綏遠省當局示意定調,由雲繼先領銜,發出「徑電」,通告全國。電文措詞含混,只說是「出走」,「情非得已」,「謂之避禍可,謂之愛國反正亦無不可」,「無所謂鬥爭,更無所謂叛變」。[5]

後續 編輯

1936年9月,暴動部隊中的章文錦、雲連等煽動譁變(一說為德穆楚克棟魯普煽動致使[6]),雲繼先被槍殺,朱實夫、孟純、陳應權、雲蔚、紀壽山被軟禁[6]。少數官兵逃散,許多官兵選擇離隊。[1]

1936年冬,中共西蒙工委建議,重建蒙旗保安總隊。西蒙工委決定,烏蘭夫、雲清、趙誠等人到部隊工作。[1]烏蘭夫等人到任後,救出了被軟禁的原暴動隊伍領袖,部隊改為由紀松齡擔任代理隊長。1936 年底,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國民政府軍政部任命白海風任總隊長,紀松齡、朱實夫分別任第一、二大隊長,紀貞甫任政訓處長、烏蘭夫任政訓處科長、孟純任軍需主任。整編後部隊又達到900餘人。[6]蒙旗保安總隊於次年2月完全組建完成,進駐百靈廟。部隊主要骨幹多是共產黨員。不久,馬占山將蒙旗保安總隊改編為蒙旗獨立旅,移防包頭附近。[1]

1937年(民國26年)10月,日偽軍進犯歸綏,國軍不戰而撤,唯有蒙旗獨立旅從駐地固陽縣,馳騁而至歸綏南郊,在大黑河一帶,與日軍、偽蒙軍激戰一晝夜,予敵重創。

1938年(民國27年)5月,該部隊擴建為新三師。[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百灵庙抗日暴动. 包頭日報社. 2011-06-29 [2013-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0)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百灵庙暴动与百灵庙战役. 通遼經濟開發區官方網站. 2008-09-09 [2013-05-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4) (中文(中國大陸)). 
  3. ^ 3.0 3.1 3.2 3.3 西風. 內蒙古地區現當代大事記·百靈廟軍事暴動(上)[J]. 老年世界, 2013(第15期).
  4. ^ 郝玉峰.烏蘭夫傅作義共建蒙古族抗日軍隊1[Z].炎黃春秋,1995(第8期).
  5. ^ 5.0 5.1 5.2 5.3 烏蘭夫.紀念百靈廟暴動五十周年1[Z].中國少數民族,1986(第六期).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西風. 內蒙古地區現當代大事記·百靈廟軍事暴動(下)[J]. 老年世界, 2013(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