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廩(9世紀—900年),字富侯唐朝官員,出自蘭陵蕭氏,徐國公蕭華的曾孫,大理司直蕭悟之孫,蕭倣的兒子。

蕭廩咸通三年(862年)中進士第,居官尚書郎。乾符年間,蕭倣出鎮南海嶺南節度使,蕭廩辭官侍行。南海多谷紙,蕭倣讓子弟繕寫缺落文書。蕭廩勸道:「家書缺落的,是應該補葺。但是廣州距京師將近萬里,書成不可外露,一定得用箱子裝起來,別人會以為是財貨,這不是增加貪墨的嫌疑嘛。」蕭倣說:「我沒有考慮到這一層。」於是就中止了。

廣明初年,以諫議大夫知制誥,請禁止夜行來防備賊諜,出太倉粟米出賣來救濟貧民。中和年間,征為中書舍人,轉任京兆尹田令孜養子有罪逃亡,毆打捕吏,下獄,很多人請赦免他,蕭廩不納,將他杖殺。田令孜讓蕭廩為糧料使抵禦黃巢,蕭廩以病推辭,被貶為賀州司戶參軍事。唐僖宗再次出逃山南道,蕭廩以病不能跟隨。襄王李熅篡位,蕭廩帶著家族逃到河北,鎮冀節度使王鎔厚待他,在深州居住。光化年間,朝廷任命他為給事中,召他入朝,他沒有就任,光化三年(900年),去世。

其子蘭陵伯蕭頃、度支巡官蕭熲。《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誤載南漢官員蕭益亦為蕭廩之子。據蕭益曾孫蕭揔的墓誌,蕭益之父為蕭仿的另一個兒子蕭征。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