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祗(?—?),字敬式[1][2],一字敬謨[3]南蘭陵郡蘭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追尊梁文帝蕭順之之孫,侍中、中書令、大司馬、南平元襄王蕭偉第四子[4],南梁宗室、官員。

生平

編輯

蕭祗年少時聰明機敏,儀容美麗,很小就有美好的聲譽,天監年間,封為定襄縣侯,出任東揚州刺史。當時江南社會秩序太平,政令寬和,人心鬆弛,只有蕭祗治理嚴厲,蕭祗的伯父梁武帝蕭衍很高興。蕭祗升任北兗州刺史。侯景之亂發生後,北兗州刺史蕭祗、湘潭侯蕭退以及前任潼州刺史郭鳳一同起兵,準備前往支援[5]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圍困建康城。蕭祗得知台城失守,和堂弟湘潭侯蕭退一起逃亡到東魏[6][7][8]武定七年(549年)三月到達鄴城[9][10]高澄命令魏收邢邵接待他。蕭祗歷任太子少傅,兼任平陽王的老師,封清河郡公。北齊天保初年,蕭祗出任右光祿大夫,兼領國子祭酒。當時梁元帝蕭繹平定侯景,重新與北齊往來友好,齊文宣帝高洋想放蕭祗等人回南方。很快西魏攻克江陵,蕭祗就留在鄴都,去世。北齊贈予中書監車騎大將軍揚州刺史[1][2][3]

兒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

 北齊書/卷33》,出自李百藥北齊書
 北史·卷029》,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北齊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蕭祗,字敬式,梁武弟南平王偉之子也。少聰敏,美容儀。在梁封定襄侯,位東揚州刺史。於時江左承平,政寬人慢,祗獨蒞以嚴切,梁武悅之。遷北兗州刺史。太清二年,侯景圍建鄴。祗聞台城失守,遂來奔。以武定七年至鄴,文襄令魏收、邢邵與相接對。歷位太子少傅,領平陽王師,封清河郡公。齊天保初,授右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時梁元帝平侯景,復與齊通好,文宣欲放祗等還南。俄而西魏克江陵,遂留鄴都,卒。贈中書監、車騎大將軍、揚州刺史。
  2. ^ 2.0 2.1 《北史·卷二十九·列傳第十七》:蕭祗,字敬式,梁武帝弟南平王偉之子也。少聰敏,美容儀。在梁封定襄縣侯,位東揚州刺史。於時江左承平,政寬人慢。祗獨蒞以嚴切,梁武悅之,遷北兗州刺史。太清二年,侯景圍建業,祗聞台城失守,遂來奔,以武定七年至鄴。齊文襄令魏收、邢邵與相接對。歷位太子少傅,領平陽王師,封清河郡公。齊天保初,授右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時梁元帝平侯景,復與齊通好,文宣欲放祗等還南。俄而西魏克江陵,遂留鄴。卒,贈中書監、車騎大將軍、揚州刺史。
  3. ^ 3.0 3.1 《南史·卷五十二·列傳第四十二》:恭弟祗,字敬謨,美風儀,幼有令譽。天監中,封定襄縣侯。後歷位北兗州刺史。侯景亂,與從弟湘潭侯退謀起兵內援,會州人反城應景,祗遂奔東魏。
  4. ^ 《梁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六》:偉四子:恪,恭,虔,祗。
  5. ^ 《梁書·卷第五十六·列傳第五十》:初,北兗州刺史定襄侯祗與湘潭侯退,及前潼州刺史郭鳳同起兵,將赴援。
  6. ^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三月丁卯,侯景克建業,還以蕭衍為主。衍弟子北兗州刺史、定襄侯蕭祗,相譚侯蕭退來降。
  7. ^ 《北齊書·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建鄴陷,與從兄祗俱入東魏。
  8. ^ 《北史·卷二十九·列傳第十七》:建業陷,與從兄祗俱入東魏。
  9.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二》:湘潭侯退與北兗州刺史定襄侯祇出奔東魏。
  10. ^ 《太平御覽·卷一百四·皇王部二十九》:三月,侯景克建業,還以蕭衍為主。衍弟子北兗州刺史、定襄侯蕭祗,湘潭侯蕭退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