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炮台

鸦片战争时期的抗英遗址

虎門炮台位於中國廣東省境內的珠江入海口,為鴉片戰爭時期的抗遺址。

林則徐銷煙池
虎門炮台舊址
威遠炮台外貌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廣東省東莞市廣州市南沙區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時代1839年
編號2-1
登錄1982年
虎門炮台十台全圖(1836年)。圖中方向為「上西下東左南右北」。

歷史 編輯

其始建於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後來陸續增建,包括城垛、炮洞、兵房、火藥局等設施,均用、灰沙構築。鴉片戰爭前夕,林則徐鄧廷楨怡良關天培等,為防備英軍侵略,將虎門11座炮台分為三重門戶設置:以沙角大角炮台為第一門戶;南山威遠靖遠鎮遠橫檔永安鞏固炮台為第二門戶;大虎炮台為第三門戶;並以新涌蕉門炮台為左右兩翼,共設鐵炮300多門。第一次鴉片戰爭虎門之戰失陷後被英軍毀壞。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政府重修虎門炮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又被英、軍隊搗毀。光緒年間再次重修。

1982年2月23日入選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97年6月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82-02-23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