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頌(1931年—2016年5月19日),本名郭增發遼寧瀋陽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男高音歌唱家。曾任黑龍江歌舞劇院名譽院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三、四屆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黑龍江省分會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屆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委員。

生平 編輯

1931年,郭頌生於瀋陽一個貧困家庭。父親喜愛吹,哥哥喜歡演唱戲曲段子。郭頌在京劇、大回落子、唐山驢皮影、二人轉單弦、大進等戲曲、曲藝薰陶下長大。在瀋陽市大東區遼瀋街第一小學學習,一位姓常的老師發現了郭頌的音樂天賦。後來,郭頌隨全家遷居黑龍江省。中學時代,郭頌被老師安排獨唱、擔任大合唱指揮。1950年畢業後,破例留在鶴崗高級職業學校任音樂教師[1]

郭頌本名郭增發,據說在一次演唱《黃河頌》時,經朋友建議改名為郭頌。當年一批到鶴崗演出的專業藝術家在聽郭頌演唱後,很欣賞他,要把郭頌調到省里。1953年郭頌正式調入松江魯藝文工團擔任獨唱演員,隨俄籍女高音歌唱家阿恰依學習聲樂。1953年,在東北三省音樂舞蹈匯演中,郭頌演唱的由他整理、改編的《丟戒指》等東北民歌受到馬可李劫夫等人肯定。1956年第一屆全國音樂周上,郭頌以東北民歌《丟戒指》轟動整個音樂周,在後台他結識了歌唱家王昆,王昆告訴他:「你的歌很有特色,有這麼強烈的民眾反響,真是不簡單,以後你一定要走這條路……」在全國音樂舞蹈匯演中,他演唱了經他改編的東北民歌《看秧歌》[1]

郭頌對中國歌唱藝術的最大貢獻是將東北民歌介紹給全中國人民。東北民歌大部分是由曲藝、小戲和二人轉構成,郭頌將之變成歌曲,並唱出了新社會的面貌。特別是《新貨郎》這首歌,聲音及味道不拘泥於二人轉,給人很豁朗的感覺。他還深入民間搜集整理了很多民歌。1960年代,他的《烏蘇里船歌》在中國廣為傳唱,奠定了郭頌作為東北民歌之王的地位[1]

2016年5月19日,郭頌在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五醫院病逝,享年85歲[1]

作品 編輯

郭頌以演唱東北民歌著稱,創作、演唱了《新貨郎》、《烏蘇里船歌》、《我愛這些年輕人》、《看秧歌》、《丟戒指》、《越走越亮堂》、《串門》、《甜透了咱心窩》、《山水醉了咱赫哲人》、《笑開了滿臉花皺紋》等50餘首作品。《烏蘇里船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亞洲聲樂教材[2][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著名歌唱家郭颂走了,留下“船歌”悠悠. 搜狐. 2016-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4). 
  2. ^ 85岁歌唱家郭颂去世. 網易. 2016-05-21. [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