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昊元(1470年—?年),字乾善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軍籍。

陳昊元

大明青田縣知縣
籍貫 廣東廣州府番禺縣
出生 正月二十八日
逝世 卒年不詳
配偶 娶何氏,繼娶曾氏
出身
  • 弘治五年壬子科舉人
  • 正德三年戊辰科進士

生平 編輯

治《易經》,行四,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廣東鄉試第三十名舉人,授陸川縣教諭。丁內艱,起復改任直隸南宮縣學教諭,年三十九歲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會試第二百三十五名,第三甲第一百六十一名進士[1][2]。授浙江青田縣知縣,歸而杜門講學,有《訓子箴》行世[3]

家族 編輯

曾祖陳景茂。祖父陳順民。父陳嗣祥。母孔氏。永感下。兄廷讃、廷讓、廷諫、昊孫、昊兒、弟志仁、志德、昊賢(貢士)、昊俊、志學[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明)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2.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3. ^ 《廣東通志》:陳昊元字乾善,番禺人。少好學,從陳獻章游。登弘治壬子賢書,授陸川縣教諭。丁內艱,起復改南宮教諭。登戊辰進士,為青田令,有賢聲。正德中廷臣交章論薦,辭不受。歸而杜門講學,一意高蹈。有《訓子箴》行世。陳昊賢字乾及,番禺人。舉𢎞治己酉鄉薦。初授臨江通判,專督糧儲。時宸濠為虐,嵗發米千艘與民貿易,強索重價,有司不能禁。昊賢請於兩院改諸道運次,民以為便。擢漳州同知,宸濠亂作,江西徵兵協討,檄其統兵赴援,即就道,人皆壯之。嘗攝郡事,開元寺僧有私置田作齋贍,僧歿,其徒訟之,兩造共出重賂求分田,昊賢竟沒其田,供宋儒朱子祠祀,並贍諸生之貧者。覲事竣,移文於漳,致仕。所著有在臨、在漳稿。子其具,領乙酉鄉薦,為鍾祥令,有政聲。所著有《思誠日録》、《讀易疑義》、《粵山社稿》。同時陳頀以學行名,嘗從陳獻章游,事父兄最恭謹,鄉邦稱之。
  4.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正德三年戊辰科進士登科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