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清源(1604年—1645年),嗣白,號岫青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陝西提學副使陸光祚曾孫。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浙江鄉試第十四名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聯捷甲戌科進士,授廣東增城縣知縣,鄰邑從化、龍門山菁險惡,劇寇嘯聚盤古洞,三省合兵剿之不克,制府張鏡心集屬吏問計,清原獨曰:「寇據山谷,兵聚則散,兵散則聚,不若撫之,宜可解。」巡按李雲鴻是其議,委攝從化、龍門、東莞諸篆,耑任撫字,清原先揭示禍福,一日單騎抵賊巢,賊出不意,皆震懾請命。許以不殺,按籍散遣,境內獲安。十五年壬午(1642年)召對,陳時政十事,上嘉納之。擢雲南道御史,浙西白糧北運累民,疏請官解,著為令。巡按福建,道經淮安,疏言史可法兵單,根本重地恐不支,今援師雲集,宜悉留淮上,聽可法調用。不報。時張獻忠已陷湖廣,波及江西,福建與江西接壤,賊寇蜂起,行部至漳州,賊梁良衆萬余攻城,清原計擒內奸辛泗等斬之,簡驍勇七百人,從間道擊之,擒其副帥李寅,賊乃退。十七年甲申,京師不守,清原捐俸備甲仗,募兵三千勤王,請身討賊,疏上,為馬士英所格。乙酉赴命,在途聞金陵陷,慟曰:「某不獲從倪(元璐)、范(景文)諸臣殉先帝者,以奉簡書在外也。今已矣,天下事無可為!清原故閩吏,當還求死所耳!」乃間道入閩,從唐王朱聿鍵授都御史,上疏言閩越唇齒,宜亟餉越。即命清原渡嶺犒師。時馬士英擁兵竄越閩,以其失君喪國,褫其名。士英遂激衆劫餉,投敕印於江,麾其將趙體元刃及清原,五指俱斷,幽禁舟中。

清軍渡錢塘,馬士英先一日遁逃,兵馬大潰,營弁沈起龍、毛有備強迫清原帶領逃亡,清原曰:「浙江失,福建必不能守,去將安之?」遂投江死,年四十有二。乾隆四十一年追謚忠節[1]

李天植《挽岫青詩》:「御史真人傑,艱危洵備嘗。酬知惟血性,嫉惡有剛腸。不懼李希烈,寧殊張睢陽。英魂告知己,千載識遺芳。」

引用

編輯
  1. ^ 《平湖縣志》

參考文獻

編輯
  • 嘉慶《平湖縣志》·卷七·選舉
  • 嘉慶《平湖縣志》·卷九·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