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關係

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關係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之間的外交關係。從1918年到2006年,這兩個國家在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以及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時期為一個國家。由於該區域最近的政治發展,蒙特內哥羅的民族身份存在爭議。有關於蒙特內哥羅人是不是塞爾維亞人,以及民族語言名稱究竟是蒙特內哥羅語還是塞爾維亞語的辯論。儘管如此,兩國在本世紀20年代之前一直保持著友好關係。截至2020年,在蒙特內哥羅2019-2020年牧師抗議活動以及隨後塞爾維亞涉嫌干涉蒙特內哥羅內政和社會生活之後,兩國關係不斷惡化。

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關係
雙方在世界的位置

蒙特內哥羅

塞爾維亞

歷史 編輯

前南斯拉夫時期 編輯

 
塞爾維亞的彼得王子和蒙特內哥羅的佐卡公主與家人在策提涅(約1890年)
 
娜塔麗婭公主和蒙特內哥羅王子米爾科(1902年)
 
巴爾幹戰爭期間在賈科維察的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士兵(1913年)

在南斯拉夫誕生之前,塞爾維亞人和蒙特內哥羅人之間幾乎沒有區別,因為兩個民族大部分都信奉塞爾維亞東正教,這直接影響了1697年蒙特內哥羅大公國主教轄區的建立。[1][2]彼得二世·彼得羅維奇-涅戈什親王主教是蒙特內哥羅王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他是團結和解放塞族人民的擁護者,願意放棄自己的親王權利以換取與塞爾維亞的聯盟,並願意承認他是所有塞族的宗教領袖(類似於現代的塞爾維亞正教會牧首)。儘管其一生之間並未統一兩國,但涅戈什奠定了南斯拉夫的一些基礎,並將現代政治概念引入了蒙特內哥羅。他所著的作品後來被認為是蒙特內哥羅文學史的支柱。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南斯拉夫 編輯

在柏林議會正式承認事實上的主權國家的獨立後,兩國關係不斷改善,直到1897年正式建立。蒙特內哥羅王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塞爾維亞最親密的盟友,直到1916年向奧匈帝國投降。蒙特內哥羅於1918年12月20日被兼併,隨後宣布由南斯拉夫王國統治。[3]數周后,在克里斯托·茲諾夫·波波維奇領導下的分離主義者在1919年1月7日發動了一場反對親南斯拉夫統一主義者的暴力起義,被稱為聖誕起義。[4]儘管他們有分離主義,他們還是宣稱自己是塞爾維亞人。[5]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入侵南斯拉夫後,兩個具有挑戰性的抵抗組織活躍在小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領土上,他們分別是南斯拉夫游擊隊切特尼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塞爾維亞人和蒙特內哥羅人占南斯拉夫游擊隊員的35%。[6]蒙特內哥羅人被認為是切特尼克運動中僅次於塞爾維亞人的第二大群體。[7][8]蒙特內哥羅切特尼克主要由帕夫·烏里希奇領導和組織,帕夫是一位有爭議的指揮官,他和他的軍隊在利耶夫切戰場的戰鬥中被克羅埃西亞納粹分子殺害。[9]烏里希奇被認為是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歷史的一部分,因為他是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聯盟主義者,這被認為是蒙特內哥羅分裂主義者塞庫拉協助烏斯塔沙部隊殺死他的原因。[9]

後冷戰聯邦 編輯

在南斯拉夫解體期間,塞爾維亞共和國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組成了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10]1992年,絕大多數人投票贊成與塞爾維亞統一,蒙特內哥羅仍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在南斯拉夫戰爭中,蒙特內哥羅軍隊尤其領導了對杜布羅夫尼克的圍攻。[11]斯普斯卡共和國前戰時總統拉多萬·卡拉季奇經常被誤認為是波士尼亞塞族人,實際上他是出生於沙夫尼克的德羅布賈克人。 眾所周知,他曾支持斯普斯卡共和國,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之間建立統一國家。[12]在整個任期內,南斯拉夫總統斯洛波丹·米洛塞維奇任命了幾位蒙特內哥羅政客,例如米洛·朱卡諾維奇斯韋托扎爾·馬羅維奇,他們將在很大程度上與他的政權合作,[13][14]然後在幾年後聲討他。[15][16]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更名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國家聯盟[17]前聯邦共和國修訂的《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憲法憲章》允許兩個會員國每三年舉行一次獨立公民投票。[18]2003年3月12日佐蘭·金吉奇被暗殺後,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政府組織了一項名為「佩刀行動」的大規模警察行動,對蒙特內哥羅(特別是布德瓦)的多個地點進行了調查,因為之前的暗殺企圖來自那裡。[19]

蒙特內哥羅獨立公投 編輯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的領土劃分地圖

蒙特內哥羅上一次獨立公投是在2006年5月21日舉行的。[20]該方案獲得了55.5%的支持率,略高於歐盟設定的55%的投票門檻。到5月23日,全民投票的初步結果得到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所有五個常任理事國的承認,這表明一旦正式宣布獨立,蒙特內哥羅就得到廣泛的國際承認。5月31日,全民投票委員會正式確認全民投票的結果,核查了55.5%的蒙特內哥羅選民投票贊成獨立。米洛·朱卡諾維奇,當時的總理,是以蒙特內哥羅社會主義者民主黨為中心的親獨立集團的領導人。普雷德拉格·布拉托維奇在公投運動期間領導了親統一主義政黨聯盟。

獨立後 編輯

蒙特內哥羅在貝爾格勒設有大使館,塞爾維亞在波德里查設有大使館。 兩國都是歐洲理事會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中歐自由貿易協定的正式成員。 兩國也被歐盟確認為潛在的候選國。

蒙特內哥羅承認科索沃 編輯

2008年科索沃宣布獨立,在蒙特內哥羅承認科索沃獨立後,塞爾維亞於2008年10月驅逐了蒙特內哥羅大使。蒙特內哥羅總理米洛·朱卡諾維奇抨擊蒙特內哥羅大使被迫離開貝爾格勒的行為,聲稱兩國關係已經變得「不可接受的糟糕」。[21]差不多一年後,塞爾維亞終於接受了伊戈爾·喬沃維奇擔任新的蒙特內哥羅大使。[22]

塞爾維亞前進黨政府 編輯

在2012年5月當選塞爾維亞新總統後,前進黨候選人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

我承認蒙特內哥羅是一個國家,但塞爾維亞人和蒙特內哥羅人沒有任何區別,因為根本就沒有區別。
— 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23][24]

2014年6月,朱卡諾維奇與塞爾維亞總理亞歷山大·武契奇之間發生了微妙的媒體衝突。 包括Informer和Kurir在內的多個塞爾維亞小報都發表了文章,討論了朱卡諾維奇與蒙特內哥羅記者的威脅和攻擊之間的關係。[25]朱卡諾維奇立即回應塞爾維亞小報的文章,並於6月17日發表一系列有爭議的聲明,稱這些文章是「最普通的愚蠢」,並補充說「我相信我在貝爾格勒的同事會查清這些回憶2003年的文章。」[26]關於2003年的聲明直接指的是2003年擔任塞爾維亞總理的佐蘭·金吉奇的遇刺。 塞爾維亞的許多新聞入口網站都認為朱卡諾維奇對武契奇的評論具有威脅性。[26][2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Victoria Clark, Why angels fall: a journey through Orthodox Europe from Byzantium to Kosovo, p. 93
  2. ^ Robert Bideleux, Ian Jeffries, A history of eastern Europe: crisis and change, p. 86
  3. ^ Gligorijević, Branislav. Parlament i političke stranke u Jugoslaviji, 1919-1929. Beograd: Institut za savremenu istoriju : Narodna knjiga. 1979 [2021-04-23]. OCLC 642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1). 
  4. ^ Božićni ustanak izaziva kontroverze na 90. godišnjicu. Radio Slobodna Evropa.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16)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5. ^ Banac, Ivo. Protiv straha: članci, izjave i javni nastupi, 1987-1992. Slon. 1992 [2021-02-08]. OCLC 29027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3) (克羅埃西亞語). Posebno je zanimljivo da su se i »zelenaši«,...., nacionalno smatrali Srbima" [it is especially interesting that Greens also ... declared themselves as Serbs] 
  6. ^ Ramet 1996, p. 153.
  7. ^ Tomasevich (1975), p.171
  8. ^ Pavlowitch (2007), p.112
  9. ^ 9.0 9.1 Tomasevich (1975), pp. 446–448
  10.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1999 -- Serbia and Montenegro. www.umsl.edu.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3). 
  11. ^ Investigative Summary. www.icty.org.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12. ^ Daily report: East Europe, Issues 191-210. United States. Foreign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rvice. pp. 38. (A recorded conversation between Branko Kostic and Srpska's President Radovan Karadzic, Kostic asks whether Karadzic wants Srpska to be an autonomous federal unit in federation with Serbia, Karadzic responds by saying that he wants complete unification of Srpska with Serbia as a unitary state similar to France.)
  13. ^ CEPSR - The Making of Party Pluralism in Montenegro. www.cepsr.com.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14. ^ The Smartest Man In The Balkans. RadioFreeEurope/RadioLiberty.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6) (英語). 
  15. ^ Svetozar Marovic Quotes: Milosevic is departing and I hope that…. Famous Inspirational Quotes & Sayings. 0001-11-30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9) (美國英語). 
  16. ^ Washingtonpost.com: Montenegro Easing Away From Serb Ally. www.washingtonpost.com.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17. ^ Belgrade flag flap reveals identity crisis. 2003-10-07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英國英語). 
  18. ^ Worldstatesmen - Serbia Montenegro Constitution 200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19. ^ Vlada Republike Srbije >> Vesti >> Politika >> AKCIJA 'SABLJA'. www.arhiva.srbija.gov.rs.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20. ^ Nohlen, D & Stöver, P (2010) Elections in Europe: A data handbook, p1372 ISBN 978-3-8329-5609-7
  21. ^ Press Online - Vesti 1 February 2009 - Djukanovic: Odnosi Crne Gore i Srbije nedopustivo losi.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6). 
  22. ^ Tadić primio akreditivna pisma novoimenovanih ambasadora (VIDEO).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23. ^ Pobjeda - 29 May 2012 - Nikolić za TVCG: Priznajem Crnu Goru, ali ne i razlike između Crnogoraca i Srba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2-21
  24. ^ Podgorici ne smeta izjava Nikolića. B92.net.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s). 
  25. ^ MILO SPREMA UDAR NA SRBIJU: Đukanović napada medije da bi preuzeo kontrolu!. kurir.rs.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塞爾維亞語). 
  26. ^ 26.0 26.1 Танјуг. Ђукановић упозорава Вучића, Вучић: држава је јача. Politika Online.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5). 
  27. ^ Tanjug. Đukanović upozorava Vučića, srpski premijer poručio da je država jača. Blic.rs. [2021-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塞爾維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