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至
于凤至(1897年6月7日—1990年3月20日),字翔舟,富商于文斗之女,少帅张学良的原配妻子。在张学良的坎坷人生之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于凤至 | |
---|---|
東北邊防軍總司令夫人 | |
姓 | 于 |
名 | 凤至 |
姓名 | 于凤至 |
字 | 翔舟 |
出生 | 大清盛京将军昌图府怀德县南崴子乡大泉眼村 | 1897年6月7日(墓碑寫1899年)
婚年 | 1916年 |
婚姻名份 | 正室 |
逝世 | 1990年3月20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 (92歲)
親屬 | |
父親 | 于文斗 |
夫 | 张学良 (1916年结婚—1964年结束) |
夫之父 | 张作霖 |
夫之母 | 赵春桂 |
夫之繼室 | 趙一荻 |
子 | 张闾珣、张闾玗、张闾琪 |
女 | 张闾瑛 |
早年生活
编辑于凤至祖籍山东海阳司马庄,现乳山市乳山寨镇司马庄村。祖辈因灾荒落户郑家屯(现吉林省双辽市)。其父靠经商致富,为避风险,将家眷安置于怀德县大泉眼村(现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大泉眼村)。
1897年,于凤至在大泉眼村出生,五岁時入私塾,九岁到郑家屯。11岁时由父母订下婚约,对方是小她四岁的张学良。1913年考入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新婚受宠
编辑1916年4月,于凤至与张学良在郑家屯举行婚礼结为夫妇。婚后来到沈阳,住在“大帅府”。
虽然起初张学良对于父母的包办婚姻表示反对,但后来,于凤至赢得张学良的爱慕和敬重。两人兴趣相投、相敬如宾,感情日益融洽。
公公张作霖也对这个儿媳妇喜爱有加。
由于她处事得体、有主见、待人真诚,在复杂的大帅府中也逐渐获得欢迎和威望。
感情波折
编辑1929年,赵一荻来到沈阳,于凤至大为不悦,拒不接受。赵一荻跪求于凤至,言自身以毫无退路,发誓终生不要名分,乞求于凤至接纳。后住在于凤至出资修建的“金屋”以秘书身份伴张。后来,经约法三章勉强应允[1]:
“ | 赵四小姐对外没有夫人名份。对外国人称是你的秘书;对中国人称为侍从。 | ” |
不过,于凤至逐渐发现赵一荻对张学良的爱的确出于真诚,并且才智过人、精通英文、善于交际。自己需要打理帅府内外,不能常伴丈夫左右,如今他身边有这样一个体贴聪明的女人倒也不错,遂慢慢对她有了好感。加之赵一荻对她也颇为尊重,两人感情日甚,亲如姐妹。
相夫持家
编辑于凤至初到张府,即由于张作霖的爱护和自己的能力树立威望,并逐渐接管帅府内务。另一方面,张学良一直称她为“大姐”,遇有难事常与她讨论,征求她的意见,特别是在苦闷之时常得她的巧妙安慰。
1928年,张作霖被日军炸死,致皇姑屯事件爆发。于凤至率张作霖众妾等秘不发丧,巧与日本特务周旋,張學良扶持靈柩返回奉天,卻假言張作霖只受了点轻伤。聽聞張作霖仍在,各方势力不敢妄动,从而使张学良得以顺利继承父亲在东北军政方面的大权。
1929年1月,张学良为了稳固军权,欲处置守旧派代表杨宇霆、常荫槐。起初打算将其二人禁錮起来,但他与于凤至商量时,于说[1]:
“ | 你能关得住他吗,张作相等人为他求情你是放还是不放? | ” |
“ | 真是‘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 ” |
1930年,辽西大水,于凤至在沈阳组织“水灾协赈会”救灾。之后,赶往南京,与正在参加蒋张首次会晤的丈夫相会,首次会见蒋介石与宋美龄。后下上海,曾拜宋老夫人(倪桂珍,宋氏三姐妹之母)为干娘,与宋美龄等结下姐妹情意。
1933年,张学良被迫下野,4月11日于凤至随夫出访意大利,途中曾填词一首安慰沮丧中的丈夫[2]:
越大洋乘风破浪,等闲千堵冰障。人言英雄志无量,空余豪气万丈。将门子,百将战骁勇何惧敌囚旺。一马平荡。叹成命难违,请缨无路,长啸叹沦丧。道甚么,外交可攘顽敌,国人急呼良将。问君此去何惆怅,蓄得青山树千丈。述衷肠,实难忘,永志塞外耻辱帐。慢动悲怆戕。青史无虚谎,黑白分明,笑对世人谤。
在意大利时会见了墨索里尼等,并辗转参访欧美诸国。之后,于凤至留在意大利,安排和照顾正在罗马读书的孩子。
1936年11月,意大利支持日本宣布承认满洲国成立,张家与时任意大利外交部長的加莱亚佐·齐亚诺私交破裂,于凤至携子女来到英国伦敦。
回国救夫
编辑1937年,刚到英国的于凤至得到丈夫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扣押的消息,带病回国救夫。然而,多方奔走却毫无效果。她要求与丈夫一同承受牢狱之灾,从此经受了三年被特务严密看守的幽禁岁月。
起初,张常有自杀的念头,欲以此控诉蒋介石对他的囚禁,但于凤至劝之[3]:
“ | 在军事法庭上,你光明正大地说明“西安事变”的兵谏,是为国家存亡的革命行为;是为了改正错误的政策而兵谏,并不承认有罪,这从得到蒋先生的允诺采纳我们的主张可以证明。既然我们认为不仅无罪而且行为正确,今天受到非法的囚禁,那就要学文天祥等仁人志士为人才是,我们心有正义,历史会有裁判,怎么能丧失信心?何况你对东北军几十万将士有责任,对西北军官兵有责任,对儿女有责任,你要战死在前线的心愿未遂,蒋帮如此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的报应未见;所以,不但不能自杀,反而要千方百计保住自己的生命才对得起人,对得起大帅在天之灵。 | ” |
张遂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1940年,于凤至在贵州被查出患有乳癌,医院告知国内无法医治。且他们有一个儿子于伦敦轰炸中脑部受损,需亲人照顾。经张学良劝导、蒋介石同意,于3月去美,同时将子女接至美国照顾。
起初,于凤至不愿去美国,她说[4]:
“ | 汉卿,知情的当然会知道我去美国治病是你的主意,可是不知情的人又会怎么看我于凤至呢?现在你也许被人当成了千古罪人,我想若干年后你也许就是千古英雄。到那时,世事剧变,物是人非,也许我们那时都不在人世了。我于凤至会不会被史学家们当成痛骂的对象? | ” |
张安慰她说,他自己被囚,于只要照顾好在外的三个孩子,就是对张家最大的功劳。并且病好了也永远不要进蒋统区,要帮他完成揭开“西安事变”真相的心愿。岂料,这一去竟是他们夫妻的永别。
终老海外
编辑1964年,为断绝张學良远走美国这一退路,蒋介石借张皈依基督教,按一夫一妻制的教义,一名男子不能同时与两名女子保持夫妻关系,逼迫张和于凤至离婚。[3]
“ | 我和汉卿电话中说此事,他说:“我们永远是我们,这事由你决定如何应付,我还是每天唱《四郎探母》。”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给这个独裁者签字,但我也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结婚。汉卿的话“我们永远是我们”,够了,我们两人不承认它。宋美龄每年和我都互寄圣诞、新年贺卡。这年,她信封上仍然是写张夫人收。以后每年都如此。赵四不顾当年的誓言,说永远感激我对她的恩德,说一辈子做汉卿的秘书,决不要任何名分等,今天如此,我不怪她。但是,她明知这是堵塞了汉卿可以得到自由的路,这是无可原谅的。 | ” |
评价
编辑張學良:「我這麼地亂七八槽的,都是我太太(于鳳至)把我放縱的。」[5]:110
她曾出资为其出生地——大泉眼村兴建小学,使得方圆10余里地的贫困子弟有机会接受教育。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王书君著,《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年,ISBN 978-7-80642-427-8
- ^ 走近于凤至. [200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3.0 3.1 张学良结发夫人于凤至回忆录. [2007-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窦应泰 著. 《张学良结发夫人于凤至旅美五十年》.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1年. ISBN 7-50601-522-6.
- ^ 唐德剛著、張學良口述:《張學良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2009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