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T码

(重定向自信号报告

RST码是一种常用于描述业余无线电接收品質的方法,最早由Arthur W. Braaten于1934年提出,经修改后于1938年被写入国际电信联盟(ITU)《无线电规则》。R、S、T三个字母分别代表可辨度(Readability)、信号强度(Strength)和音调(Tone)。

历史 编辑

早期业余无线电使用“QSA[註 1]码”,接收品質从最差到最优分别用数字1-5描述:

QSA 说明
1 几乎无法感知,内容无法辨别
2 信号微弱,内容偶尔能辨别
3 信号尚可,内容可辨别,但有一定难度
4 信号较好,内容可辨别
5 信号极强,可完美辨别

然而这种表示方法无法描述传输中的某些因素(如干扰、噪音),为此引入了可辨度代码“R”,从最差到最优分别用数字1-9描述,但这种方法与原有的QSA码中描述信号可辨度的部分重叠,使用时可能造成混乱。

1934年,美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Arthur W. Braaten(呼号W2BSR)在《QST》杂志上提出了一种使用“RST”三个字母描述业余无线电接收品質的方法。在Braaten提出的方案中,可辨度“R”从最差到最优分别用数字1-5描述,信号强度“S”从最弱到最强是1-9,音调“T”从弱到强也为1-9[1]。这一方案经过修改,被写入1936年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英语American Radio Relay League(ARRL)的手册中,并于1938年被写入ITU《无线电规则》中。

含义 编辑

可辨度 编辑

可辨度“R”(Readability)指信号的清晰程度,分为五级,具体描述如下[2]

R 说明
1 信号不可辨
2 不容易分辨
3 能辨别,但困难
4 能辨别,没什么困难
5 非常清楚

信号强度 编辑

信号强度“S”(Strength)指信号大小,分为九级,具体描述如下[2]

S 说明
1 刚有些知觉、极弱
2 很弱
3
4 强度尚可
5 信号还好
6 好信号
7 有一定强度的信号
8 强信号
9 特别强的信号

音调 编辑

音调“T”(Tone)用于描述信号质量,每一级差代表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相差6dB。该项只用于电报和电传,语音通联不使用[2][3]。具体描述如下[4]

T 说明
1 严重的交流声
2 音调粗糙,有严重的交流声
3 音调较粗糙,有交流声,音质略悦耳
4 音调略粗糙,有少许交流声,音质较为悦耳
5 音质较悦耳
6 调制声音,略有啸叫
7 接近直流声音,略有波动
8 较好的直流声音,极少有波动
9 完美的直流声音

使用示例 编辑

在语音通联中经常听到信号为“59”,表示信号清晰且极强;在等幅电报(CW)通联中,描述一个极强且清晰悦耳的信号,可用“599”描述[4][註 2]

参见 编辑

  • SINPO码:使用收音机收听一般电台(尤其是短波电台)时,用来描述接收质量的一种方法。

注释 编辑

  1. ^ 无线电通联“Q简语”,意为“我的信号强度是多少?/你的信号强度是……”。
  2. ^ 在语音通信中只报告前两项;在电报、电传及其他数字通信需报告全部三项。

参考资料 编辑

  1. ^ Arthur W. Braaten. A New Standard System of Reporting Signals (PDF). QST. 1934, (10): 18–19, 106, 108 [2018-02-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7-05). 
  2. ^ 2.0 2.1 2.2 业余无线电基础知识. 山东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 2017-04-18 [2018-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3. ^ The beginner's handbook of amateur radio by Clay Laster, Page 379,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000, ISBN 0-07-136187-1, ISBN 978-0-07-136187-3
  4. ^ 4.0 4.1 童效勇, 陈方. 业余无线电通信. : 29–30. ISBN 978-7-115-38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