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賞鯨豚業台灣旅遊野生動物保育的其中一項產業,始於1997年7月,台灣第一艘賞鯨船「海鯨號」從花蓮縣石梯漁港出航,在首個10年累積160萬遊客人數。[1] 目前,在宜蘭、花蓮、台東三縣都有開放賞鯨旅遊活動。

花蓮觀光漁港鯨魚雕塑

歷史

编辑

1996年,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周蓮香等人組成「尋鯨小組」,首次在台灣海域展開鯨豚調查,發現虎鯨的踪迹。[2]

1997年7月,海鯨號從花蓮縣石梯漁港出航,開啟賞鯨旅遊活動。賞鯨活動發展至今,有四個開放港口:宜蘭縣烏石漁港花蓮漁港、花蓮縣石梯漁港、台東縣成功漁港[2]

地理

编辑

台灣的地理位置處於西太平洋,台灣東部不經過緣海,直接面靠太平洋,東海岸離岸7至10浬處,有黑潮經過帶來豐盛的營養,吸引大批的鯨豚,常見鯨豚種類約30種。

行政管理

编辑

2003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為維護鯨豚的自然生態、提升賞鯨旅遊服務品質及保障遊客消費權益,開始推動「賞鯨標章」評鑑制度,成立「賞鯨標章推廣委員會」執行審議及管理,委託中華鯨豚協會執行。[3]

另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吳依婷 2008,第1頁
  2. ^ 2.0 2.1 黃佳琳. 鯨豔太平洋 台灣東海岸賞鯨二十年. 經典雜誌 (台灣). 2017-08-01, 229 [2021-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2). 
  3. ^ 認識鯨豚. 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2021-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2) (中文). 

參考文獻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