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

版權法概念

合理使用(英語:Fair use),是著作權法的一个概念,允许人们於某些情況下,无需征求著作權所有者的同意,就可以使用受著作權保护的部分内容。“合理使用”这个概念在美国等许多国家的著作权法中都存在。合理使用试图在著作權所有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在兼顾原创者利益的同时又鼓励新的创造。

合理使用是一种制作未经授权的复制品,以用作一定的保护性的目的的权利。主要包括学术上的使用、教育、写报道、或者写评论。但是这也有一些限定条件,就是所使用的部分相对于该作品的总篇幅来说较短,而且不会有损于该作品的拥有人的经济利益。

国际上对合理使用的判定大体上依据的是“三步检验标准”:

  1. 必须限于某种特殊情况
  2. 不得与受保护的作品或者版权持有人的正常利用相抵触
  3. 不得损害作者的合法利益


各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法律规定(部分) 编辑

美国法律中的合理使用 编辑

合理使用的概念起源于1790年制定的第一部美國版權法[1]现行美国版权法(17 USC)中有关合理使用的部分摘录如下(§ 107):

在第106条和106A之规定外,对一受著作权保护作品的合理使用,无论是通过复制、录音或其他任何上述规定中所提到的手段,以用作批评、评论、新闻报道、教学(包括在课堂上分发多份拷贝)、学术交流或研究之目的,不属于侵权。在确定任何一特定案例是否属于合理使用时,必须考虑到下列因素:
  1. 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包括这种使用是具有商业性质或者是为了非营利的教育目的;
  2. 有版权作品的性质;
  3. 同整个有版权作品相比所使用的內容和數量;以及
  4. 这种使用对有版权作品的潜在市场或价值所产生的影响。

中華民國法律中的合理使用 编辑

民國十七年(1928年)首次制定。現行中華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五條規定了著作財產權的限制,除了第六十五條規定合理使用的判斷標準外,第六十五條前各條規定需在合理範圍內得使用,而著作財產權人之權利受限制的各種狀況,是屬於廣義範圍中的合理使用概念。

中華民國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對於著作權合理使用之說明如下:

  1. 身心障礙族群適用著作權法合理使用情形之說明
  2. 選舉活動利用他人著作之說明
  3. 非營利性活動中如何合理使用他人著作
第48-1條

中央或地方機關、依法設立之教育機構或供公眾使用之圖書館,得重製下列已公開發表之著作所附之摘要:

  1. 依學位授予法撰寫之碩士、博士論文,著作人已取得學位者。
  2. 刊載於期刊中之學術論文。
  3. 已公開發表之研討會論文集或研究報告。
第49條

廣播攝影錄影新聞紙網路或其他方法為時事報導者,在報導之必要範圍內,得利用其報導過程中所接觸之著作。

第50條

以中央或地方機關或公法人之名義公開發表之著作,在合理範圍內,得重製、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第52條

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第53條

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得為視覺障礙者聽覺機能障礙者點字、附加手語翻譯或文字重製之。以增進視覺障礙者、聽覺機能障礙者福利為目的,經依法立案之非營利機構或團體,得以錄音、電腦、口述影像、附加手語翻譯或其他方式利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專供視覺障礙者、聽覺機能障礙者使用。

第55條

非以營利為目的,未對觀眾或聽眾直接或間接收取任何費用,且未對表演人支付報酬者,得於活動中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或公開演出他人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第61條

揭載於新聞紙、雜誌或網路上有關政治、經濟或社會上時事問題之論述,得由其他新聞紙、雜誌轉載或由廣播或電視公開播送,或於網路上公開傳輸。但經註明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者,不在此限。

第62條

政治宗教上之公開演說、裁判程序及中央或地方機關之公開陳述,任何人得利用之。但專就特定人之演說或陳述,編輯成編輯著作者,應經著作財產權人之同意。

第64條

依第四十四條至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之一至第五十條、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第五十五條、第五十七條、第五十八條、第六十條至第六十三條規定利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其出處。

前項明示出處,就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稱,除不具名著作或著作人不明者外,應以合理之方式為之。

第65條

著作之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 著作之利用是否合於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三條規定或其他合理使用之情形,應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以為判斷之基準:

  1. 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
  2. 著作之性質。
  3. 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占之比例。
  4. 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

著作權人團體與利用人團體就著作之合理使用範圍達成協議者,得為前項判斷之參考。 前項協議過程中,得諮詢著作權專責機關之意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的合理使用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界定了合理使用,摘录如下:

第二十四条 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或者名称、作品名称,并且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1. (一)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 (二)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3. (三)为报道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4. (四)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著作权人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5. (五)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6. (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改编、汇编、播放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7. (七)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8. (八)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9. (九)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且不以营利为目的;
  10. (十)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11. (十一)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已经发表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出版发行;
  12. (十二)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
  13.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前款规定适用于对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限制。

大眾對於合理使用的認知錯誤 编辑

YouTube 上,最常見的錯誤是在自己影片中使用他人內容,然後在影片註釋中打上「我並沒有擁有該內容的版權,內容版權屬於該內容的擁有者」來以防版權糾紛。許多人以為這樣做,就可以達到所謂的合理使用,但事實並不盡然。為此,YouTube也提醒了此种行为也是違反合理使用原則。[2]

參考資料 编辑

  1. ^ Folsom v. Mars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F. Cas. 342, No. 4,901 (C.C.D. Mass. 1841)
  2. ^ YouTube Copyright & Fair Use Policies - How YouTube Works. [2019-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延伸閱讀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