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肉桂学名Cinnamomum osmophloeum)为樟科肉桂属的植物,是台灣的特有植物。分布在台灣,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于常绿阔叶林中。目前在台灣花蓮縣鳳林鎮以及南投縣中寮鄉已經有人工栽培。

土肉桂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木兰类植物 Magnoliids
目: 樟目 Laurales
科: 樟科 Lauraceae
属: 肉桂属 Cinnamomum
种:
土肉桂 C. osmophloeum
二名法
Cinnamomum osmophloeum
Kanehira

土肉桂與同為樟屬的阴香(印度肉桂)外觀相似,兩者常互相混淆。[1]陰香在臺被視為強勢外來種,影響原生物種生態。

台灣土肉桂的養分精華來自葉子而非咖啡色的樹皮,於葉片中即有豐富的肉桂醛,所以不需要剝樹皮或砍樹幹,可以保護樹木生長,避免破壞生態,達到環境永續共存。

辨別肉桂與陰香的方式有三種

【一、新生的枝條】土肉桂偏綠色;陰香則偏紅色。

【二、葉背的顏色】土肉桂葉背顏色呈灰白色;陰香則為灰白偏綠色,提醒兩者放在一起對照比較看得出差異。

【三、果實的宿存花被片】土肉桂是完整保存狀;陰香是先端呈截斷狀。

型態[2] 编辑

莖與葉 编辑

中喬木,為常綠樹木,樹皮和樹葉有肉桂的味道。小枝細長無毛,葉呈互生或是近似對生,革質,葉緣全緣,葉形呈卵形至狹卵形,葉尖為尖形或漸尖形,葉基鈍形或次圓形,葉長8~12公分,葉寬3~6公分,三出脈,兩條主要側脈延伸到中肋2/3~3/4長度的地方,側脈對數加上主要側脈大概為2~3對,細脈網狀,葉柄約1公分無毛被物。

花與果 编辑

花序為聚繖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序長5~7公分,小花梗8~16公釐,花梗有密絨毛,花被片6枚,呈橢圓形,約3公釐長2公釐寬,頂端鈍形,外側及內側都有毛被物,完全雄蕊三輪每輪三枚,第一輪和第二輪雄蕊無腺體,花絲無毛被物,第三輪雄蕊中間有一對腺體,花絲基部有毛被物,第四輪退化雄蕊呈箭頭狀三角形,花絲有毛被物。子房呈橢圓形,無毛被物,約1公釐長,柱頭約1.8公釐長無毛被物,柱頭三淺裂,花期在四月到七月,果實為核果,長約1公分寬約0.5公分,成熟期在十月。

應用 编辑

民俗應用 编辑

肉桂的木材可供器具建築之用,樹皮有治胃寒、消化不良、感冒、活血通經等功用,也是五加皮酒的主要原料,葉片則可以拿來泡肉桂茶。

鄒族人稱土肉桂為Nigi,將其可食用的根部當作零食,另外曬乾的樹皮可入魚湯、排骨湯;阿美族人則將土肉桂的果實搭配檳榔食用。 居住於南投仁愛泰雅族,山肉桂(Hom)的果實因味道比馬告更強烈,所以更喜歡用來煮菜,煮雞湯。

現代應用 编辑

從肉桂樹皮提煉出來的芳香精油俗稱肉桂油,其活性成分非常複雜,主要成分為肉桂醛,含量在80%以上,其餘20%由香豆素、肉桂酸、水楊醛、苯甲醛等等物質組成,而土肉桂在70年代就被認定為良好的肉桂代用品,其精油的主要成分亦為肉桂醛和香豆素。相較於肉桂,土肉桂更勝一籌的是,除了可以從樹皮提煉精油之外,其枝葉也可以提取精油,且從枝葉提取的精油產量更是高出樹皮的5倍,因此不需要經由剝皮及伐木,只要採集土肉桂的葉片,就能夠提煉精油,還可以連年採收,相當有潛力成為優良的非木質林產物。

肉桂及土肉桂精油的主要成分『肉桂醛』,有良好的殺菌效果,可用於木材防腐、食品防腐等等,亦有生技公司將肉桂醛添加在洗髮精當中,發現有良好的皮屑芽孢菌抑制效果,且不易產生抗藥性。另外由於肉桂醛的甜度為蔗糖的50倍,且有抗氧化能力,使其在食品添加應用上有極大的潛力。

根據海關資料統計,每年進口自中國、印尼進口的肉桂多達一千多公噸,進口價值約為1億2千萬,因此土肉桂有相當大的市場潛力。[3]

参考文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

  1. ^ 土肉桂與陰香如何區分. [2016-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2. ^ 電子書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 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 2: 445 - Plants of Taiwan 台灣植物資訊整合查詢系統. tai2.ntu.edu.tw. [2017-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3. ^ 楊政川; 林敏宜; 李世傑; 何坤益. 中草藥與保健食品:臺灣森林特產物–土肉桂. 科技大觀園. 《科學發展》2010年2月,446期,28 ~ 33頁. [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