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下垂體
(重定向自垂體)
腦下垂體(法语、德语: Hypophyse,英語:pituitary gland,亦称为脑垂体)位於腦底部的中央位置,在蝶骨中的蝶鞍內,它的上方有視神經經過,兩側被海綿靜脈竇所包圍,它的底部為蝶竇及鼻咽。整個腦下垂體大小約1.3x0.9x0.6公分,重量約0.6克,可分為腦下垂體前葉、腦下垂體後葉,其中前葉約80%,後葉約20%。
腦垂腺 | |
---|---|
![]() | |
![]() 成年猴腦垂體矢狀切面。 | |
细节 | |
发育自 | 神經及口腔外胚层,包含拉德凱氏囊 |
动脉 | superior hypophyseal artery, infundibular artery, prechiasmal artery, inferior hypophyseal artery, capsular artery, artery of the inferior cavernous sinus [1] |
识别标示 | |
拉丁语 | hypophysis, glandula pituitaria |
MeSH | D010902 |
NeuroLex ID | birnlex_1353 |
TA98 | A11.1.00.001 |
TA2 | 3853 |
FMA | FMA:13889 |
格雷氏 | p.1275 |
神经解剖学术语 |
構造编辑
腦下垂體前葉编辑
腦下垂體前葉(Anterior Pituitary):受下視丘分泌的釋放激素、抑制激素作用,共分泌多種激素。
生長激素编辑
黃體成長素编辑
促卵泡激素编辑
附註:LH、FSH在雄性與雌性動物皆有生產,但作用不同。
促甲狀腺激素编辑
促腎上腺皮質素编辑
催乳素编辑
黑色素細胞刺激素编辑
腦下垂體後葉编辑
腦下垂體後葉(Posterior Pituitary):負責儲存或釋放下視丘分泌的兩種激素。
催產素编辑
抗利尿激素编辑
- 英文:Antidiuretic Hormone(ADH)
- 作用部位:1.小動脈2.大動脈、腎小管
- 化學構造:肽類
- 功能:
- 相關疾病:
若毫無分泌,則會造成尿量特多,稱為尿崩症。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候群 (SIADH),是腦下垂體後葉在血漿滲透壓下降或尿液滲透增加的情況下,仍然繼續分泌抗利尿激素。
腦下垂體的疾病编辑
注釋编辑
- ^ Gibo H, Hokama M, Kyoshima K, Kobayashi S. Arteries to the pituitary. Nippon Rinsho. 1993, 51 (10): 2550–4. PMID 8254920.
- ^ Jockenhövel, Friedrich; Petersenn, Stephan. Erkrankungen von Hypothalamus und Hypophyse. UNI-MED. 2011. ISBN 978-3-837-42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