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产业(英語:Sunset industry),亦称衰退产业夕陽工業,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1980年出版之著作《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夕陽產業是指產品銷售總量在持續時間內絕對下降,或增長出現有規則地減速的產業,其基本特徵是需求增長減速或停滯,產業收益率低於各產業的平均值,呈下降趨勢。与夕阳产业相对的是朝阳产业sunrise industry)。[1]

例子 编辑

紡拓會36周年慶活動上,時任副總統的蕭萬長參加時表示,紡織業依靠轉型,不再是夕陽產業。[2]

紡織業曾經在八零年代帶動台灣經濟,如今被認為是夕陽產業[3]。1980年代是台灣紡織業黃金期,堪稱創匯產業,後來因工資調漲、競爭國家竄起、業者外移等因素而變調,成了夕陽產業。[4]

而駐美投資貿易服務處主任孫良輔認為,台灣紡織有完整的產業鏈,透過異業結盟推陳出新,並非所谓的夕陽產業。[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洪涛编著. 流通产业经济学. 北京市: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06. 页2
  2. ^ 韋樞. 蕭萬長讚紡織業非夕陽. 中央社. 2011-11-25. 
  3. ^ 韋樞. 紡拓會:紡織體育聯手 創造無限未來. 中央社. 2017-10-16. 
  4. ^ 潘姿羽. 夕陽產業華麗變身 台灣紡織廠布局醫療成衣. 中央社. 2020-03-29. 
  5. ^ 尹俊傑. 台灣紡織業者用虱目魚鱗製布料 前進紐約開拓藍海. 中央社. 201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