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書》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康有為的著作,寫成於1901年,主要闡述了作者的大同思想

廣東省博物館藏《大同書》
《康有為像》 1904年 李鐵夫 布上油畫

在著《大同書》的十幾年前,康有為就已初步形成了他的大同思想。1882年(光緒八年),康有為北京鄉試未中,南歸時經上海,接觸了大量西方書籍及相關思想,後經遊歷香港,所見所聞,1884年“悟大小齊同之理”,1885年著《幾何公理》,1886年著《康子內外篇》、《公理書》,1887年著《人類公理》,初步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礎。1895年公車上書,1898年戊戌變法,康有為欲將其政治思想運用於實踐中。變法失敗後,康有為經香港、日本歐美諸國,對西方的政治制度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901年旅居印度時著《大同書》,表明他的大同思想已趨於成熟。《大同書》全書分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部。甲部為總論,提出人類的九界之苦:國界之苦、級界之苦、種界之苦、形界之苦、家界之苦、產界之苦、亂界之苦、類界之苦、苦界之苦;其它九部,分別描寫克服九界之苦的大同世界。在書中,康有為系統設計了一個人類大同社會,涉及政治、經濟、社會多個方面:政治民主,人人平等;經濟公有,人無私產;社會和諧,無家無國。[1]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大同的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毛泽东曾公开说“《大同书》所写就是我们共产主义者要建立的理想社会”,而且指示中共中央宣传部印了一本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的资料,资料里面包含《大同书》的内容[2][需要較佳来源]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林郁郁.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 江苏社会科学. 2007: 33–35. 
  2. ^ 张由存. 收入分配的四次浪潮. 凤凰财经. 2009-09-07 [2017-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