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

(重定向自太史令

太史,是中国古代官名。

沿革编辑

太史在西周春秋时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後汉书·光武纪》注:“史官之长也。”后来职位渐低,秦朝太史令汉朝太常,掌天文历法,六百石[1]魏晋以后修史的职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周朝時其官署名為太史寮,東漢、北齊稱太史署[2][3]隋朝稱太史曹,後改作太史局,後又改為太史監,唐朝名為太史局或太史監,唐肃宗时又改为司天台。至明清两朝,天文曆法由司天監、欽天監掌管,修史之事則交由翰林院负责,因此又称翰林为太史。

清朝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雍正元年(1723年)、乾隆元年(1736年)曾開立非常設的國史館。乾隆三十年(1765年),國史館成為常設機構。[4]

司马迁官职即为太史,在《史记》中的作者评述多以“太史公曰”的句子起始,所以太史一词有时也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如:唐朝柳宗元柳河东集》:“参之太史。”后代作者则模仿司马迁自称“太史氏”。

参考文献编辑

  1. ^ 班固所著《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丞皆千石。”由此可知太史的俸禄应为一千石。博士俸禄只有600石。
  2. ^ 张锐. 秦汉行政体制研究: 182. 
  3. ^ 欽定歷代職官表. 隋書百官志:後齊太常統太史署令丞掌天文地動風雲氣色律歴卜筮等事太史兼領靈臺太卜二局丞靈臺掌天文觀候太卜掌諸卜筮 
  4. ^ 施仲謀. 賴太史與香港的中文教學. 2015-12 [201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