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文化

网络用语
(重定向自好人卡

好人文化是1990年代以来在社會發展出來的一種網路文化中的次文化,與戀愛問題相關,也與網路文化的去死去死團有關,社会通常把見义勇为者和乐于助人者等等都归類为好人,而女子拒絕一名男性的戀愛請求,往往也會稱對方是「好人」,但不適合交往,並不包含良好的品行,這稱為「發好人卡」,也可在朋友間適用[1]西方社会也有同义的好人(nice guy)文化,调查结果亦显示兩者近似。

起源 编辑

好人文化起源於女性男性常以「你真的是個好人,我相信你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男生/女生」、「雖然你人真的很好,但我們……」等藉口拒絕对方追求,因此衍生出「好人」的說法,意指「對一位異性付出心力但被拒絕者」,帶有少許反諷意味。

好人用語出現後,圍繞這個名詞逐漸發展成網路文化的次文化。例如在台灣bbs站出現了「好人」討論版面及好人俱樂部組織,擁有大量版友及成員,許多有類似遭遇女性拒絕經驗的男性,在網路上藉由互相分享個人處境、交流異性或同性交往相關意見、以及互相鼓勵,逐漸產生一種認同感,並產生一些共同用語和想法。隨著好人文化的發展,「好人」逐漸不再限於男性,而泛指對愛情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的人,因此女性也加入了「好人」行列。

在西方文化的好人定義,則引用研究資料發現雖然女性或男性会常说希望男友或丈夫是好人,但當實際選擇時卻會選擇較有挑戰性的壞男孩型男性作為對象。(Urbaniak和Kilmann,2003)另有研究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好人類的男人常為了不得罪對方而隱藏自己的性需要,因此讓女性或男性錯覺認為自己不夠吸引力;相反,壞男孩型男性卻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在性方面較吸引。[2]

內容包含 编辑

  • 探討甚麼條件的人容易成為「好人」、以及怎樣的人容易「發好人卡」(發卡,拒絕追求)
  • 探討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好人」
  • 關於一個好人應該如何自處及心理調適
  • 抒發「好人」心情的散文句、改編歌詞bbs動畫
  • 各種樣式創意設計的「好人卡」
  • 「好人」手勢,即追求方單手比出半個心形手勢,受追求方以大拇指向上手勢回應,表達「你是好人」,潛台詞是「但我不願意和你交往」;好人手勢也是“朋友区”標誌,「朋友區」意為「我只把你放在社交軟件的朋友區裡,而不是可以發展為戀人的分區。」

特殊用語 编辑

  • 好人:指付出很多但卻被對方拒絕交往的人。
  • 好人卡/好人牌:獲得「好人卡」,即被人拒絕(“你是个好人,但……”)而「成為」了「好人」。
  • 發卡:用委婉方式拒絕對自己很好的追求者。

與兩性關係 编辑

好人文化也影響到實際上男女之間的相處,例如一些男性在追求女性時,會擔心對女性太好,而「成為」了「好人」,因此採用較迂迴或有個性的方式來追求女性,逐漸形成社會上各色各樣的兩性交往文化。

衍生影像創作 编辑

好人卡一詞出現以來,網絡陸續出現許多各種好人文化的衍生自拍影片,甚至在影視相關科系中引起一波以好人文化為畢業作品主題的風潮。網路上的作品大多數是改編流行歌詞而成的自拍音樂影片(如《好人海》)一般的獨立影像創作者也有一些以好人為主題的自拍劇情短片,其中較正規的,成為好人偶像劇。

好人偶像劇 编辑

好人偶像劇講述大學男生阿宏在被不同對象發好人卡的過程中仍然持續尋找春天的故事。主角“好人”阿宏集合了眾多普遍印象中的好人特徵與遭遇於一身,因此很容易認為內容影射觀眾本身或者其身邊某人,但也因此讓許多人特別感到共鳴。片中也呈現了諸如閃光彈,抽學伴,集氣等眾所週知的相關網路次文化用語,影片中的好人卡則不但有實體製品,甚至開放瀏覽觀眾免費索取。

好人偶像劇目前僅有第一集可供線上收看,續集尚未完成拍攝,也無具體推出進度表。

與流行文化的關係 编辑

不少人都以這題材寫文章、作曲等等,香港流行歌手側田的《好人》一曲就表達了類似上文的無奈,此曲在市場反應不錯,再推出另一曲《我不是好人》。台灣強辯樂團於2007年12月也推出專輯,其中一首歌曲《好人卡》也是以此為題材。网络上已有买卖好人卡、好人衣的商店。

與ACG文化的關係 编辑

女生口中的「好人」:首先百分之百是「怎樣都好的人」的意思,再好也不過止於「方便好使的人」。(《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比企谷八幡)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好人卡. 萌娘百科.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2. ^ Clink, Tony. The Layguide. p. 13. ISBN 0-8065-2602-5.存档副本. [2006-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0). 有關好人文化的書籍

外部連結 编辑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