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畤縣中国名,縣城旧址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好畤河村。时置好畤县,隶属于右扶风后汉沿袭其制,后省之;元康年间复置,后魏时定为扶风郡治所,又析置漠西县,隶属于武功郡北周扶风郡,省好畤县入漠西县;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置上宜县,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漠西县好畤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省好畤县上宜县,同属京兆郡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好畤县,隶属于雍州,三年(公元620年)又以好畤县属稷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复还属雍州,八年(公元634年)省上宜县入岐阳县,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废好畤县,又分岐阳县上宜县,又改名为好畤县;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分醴泉县、好畤县二县地置奉天县;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二县并属稷州;大足元年(公元701年)还属雍州;乾宁(894年)初,奉天县设乾州,好畤县遂隶其下,五代之时,仍循其制。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乾州废,奉天县归京兆府,好畤县则隶鳯翔府。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复于奉天县地置醴州。八年,醴州改隶环庆路,好畤县亦归其下。天徳三年(公元1151年),醴州再改为乾州,隶京兆府路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奉天县并入乾州。五年,好畤县亦并入乾州,皆隶奉元路

参考文献 编辑

  • 《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