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汝明(17世紀—1643年),壁星山西平陽府解州夏縣[1]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姚汝明個性孝友,天啟元年(1621年)中舉人,曾因在荒年捐錢賑濟、設立義塚得巡撫戴君恩上奏旌表;崇禎十三年(1640年)授蠡縣知縣,再次遇上饑荒,他就煮粥救濟、施棺埋屍,每天到待四條村落探望饑民,勸諭富人捐米柴救困,同時招撫因飢餓當賊的人民,不服者則處死,人們都對他懷德畏威。之後他陞任河間同知,十五年(1642年)閏十一月清兵攻至,他和知府顏胤紹、參議趙珽、知縣陳三接等人堅守城池,因而殉難,妾侍任氏一同殉死。蠡縣人得知後前往拜祭,獲得兩件他的大衣拿回蠡縣,他人看見了都哭得像失去父母一樣,朝廷追詔山東按察司僉事,以子姚廣運贈嘉興運判,十六年(1643年)入祀鄉賢祠[1][2][3]

引用 编辑

  1. ^ 1.0 1.1 光緒《夏縣志·卷七·人物志》:姚汝明,天啟辛酉舉於鄉,性孝友,崇正間歲大歉,傾廩賑濟,立義塚瘞暴骼,巡撫戴君恩奏旌表,後授蠡縣令有惠政,擢河間府同知,遇變死節,妾任氏殉之。蠡人聞變往省,歸二裘於蠡,哭如私親,詔贈山東按察司僉事,以子廣運贈嘉興運判,崇禎十六年祀鄉賢。
  2. ^ 光緒《蠡縣志·卷四·志》:姚汝明,號壁星,山西夏縣舉人,崇正十三年任縣事。時值奇荒,人民流離,積屍滿野,菜色難以悉數,乃捨粥賑濟、施棺埋屍,仁及枯骨;日省四村饑民,苦勸苛富輸米輸柴煮粥救困,餓極而賊者多方招撫,不服者死之,懷德畏威無敢弗戴,陞河間府同知,殉難死。
  3. ^ 《明史·卷二百九十一·列傳第一百七十九·忠義三》:顏胤紹,字賡明,曲阜人,復聖六十五代孫也。崇禎四年進士。……(崇禎十五年)閏十一月,大清兵至,與參議趙珽、同知姚汝明、知縣陳三接等堅守。援兵雲集,率逗遛。……汝明,夏縣人。天啟初,舉於鄉。性孝友。崇禎間歲大祲,傾廩振濟,立義冢,瘞暴骨。授蠡縣知縣,聞鄉邑又饑,貽書其子,令振救如初。後官河間,與妾任同死。……珽贈太僕卿,胤紹光祿卿,汝明、三接並僉事。

參考文獻 编辑

  • 光緒《夏縣志》·卷七·人物志
  • 光緒《蠡縣志》·卷四·志
  • 明史》·卷二百九十一·列傳第一百七十九·忠義三
官衔
前任:
連元
明朝蠡縣知縣
1640年-1642年
繼任:
張世溶
前任:
梁爾恕
明朝河間府同知
1642年
繼任:
喬王翰
清朝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