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佛教般若經之一

文殊師利般若波羅蜜經》(Saptaśatikā-prajñāpāramitā,七百頌般若),简称《文殊般若經》,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譯,有梵本以及藏譯本存世[1]

傳譯 编辑

《文殊般若經》前後三譯:

  • 《文殊師利般若波羅蜜經》,二卷,又題作《文殊師利說般若波羅蜜經》、《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法經錄、歷代三寶紀、彥琮錄、開元錄載為扶南沙門曼陀羅仙(梁言弱聲)於南梁天監年譯出(據三寶紀,曼陀羅不善梁言,是和僧伽婆羅共譯)。內文無十重光有一行三昧,稱「文殊師利童真菩薩」,編入《大寶積經·文殊說般若會》。
  •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一卷,開元錄「拾遺編入」,載為僧伽婆羅譯。內文有十重光無一行三昧,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前經互有廣略。諸藏文字頗有差異,從現有文本分析,一卷本《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的正確文本應為宋《思溪藏》本等版本,敦煌遺書收有《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序偈釋》屬於該版本,可補正《大正藏》本的訛誤[2]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七《曼殊室利分》,二卷。大唐玄奘三藏譯出,內文無十重光有一行三昧(譯為一相莊嚴三摩地),稱「曼殊室利童子菩薩」。

內容 编辑

內容敘述佛陀文殊師利對答般若波羅蜜之要旨,「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作。般若波羅蜜即不思議,不思議即法界,法界即無相,無相即不思議,不思議即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法界,無二無別」,並說若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心無懈倦,或正修行一行三昧(ekavyūhasamādhi,一相莊嚴三摩地)者,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根據經文,一行三昧是「以法界相而為莊嚴」。欲入一行三昧,應先「聽聞、請問、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知「真法界不應動搖、不可思議、不可戲論」,於「空閑離諸諠雜,結跏趺坐不思眾相,為欲利樂一切有情,於一如來專心繫念,審取名字、善想容儀,隨所在方端身正向。相續繫念此一如來,即為普觀三世諸佛」,了知三世諸佛皆是「乘一真如,證大菩提,無差別故」,若能精勤修學入一行三昧者,「普能了達無量無邊殑伽沙等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起信論曰:「依是三昧故,則知法界一相,謂一切諸佛法身,與眾生身,平等無二,即名一行三昧,當知真如是三昧根本。」六祖壇經曰:「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直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曰:「常觀遍法界,唯是一味清淨真如,本無差別事相,此能觀智亦是一味真如。常想一切諸法,唯是一味清淨真如,本無生滅,是名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無生三昧」。

根據印順法師的解釋,「一行三昧」,是「繫緣法界」,即緣一法界的無分別相而修。以念佛為方便,如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就能見三世一切佛「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一切佛都是「乘一如,成最正覺」,繫緣法界而直入實相念佛。這樣念佛的「一行三昧」,與般若相應,是速疾成佛的法門[3]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