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奏

(重定向自斷音

斷奏義大利語Staccato,意指「分離」)又稱斷音跳音,指音符的實際時值比譜上所示的短,而減短的部分則可不作聲,[1]並於音符上加上一小點表示。

斷音

歷史 编辑

斷音的概念最晚於1676年便被提及。[2]但即使在十八世紀便有以點和線區分不同輕重長短的斷音,但1850年以前的樂譜基本上小點、線和楔形的意思類近。後來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作曲家更嘗試以小點、直和橫的線和楔形來表示不同性質的斷音,但最後沒有普及[1]

標示 编辑



播放这些文件有问题?请参见媒體幫助

現今最為通用的是小點和楔形,其中小點就是斷音,楔形是特斷音Staccatissimo),後者較為短促。類似適用於個別音符的標示,斷音只對所標的音有效。以下圖為例,第一小節的音以符杆連接,因此兩音皆為斷音;第二小節沒有連起來,因此只有上方音為斷音。

 


斷音可視為與連結線裏的音(Legato)特性相反,但弦樂器中的斷音並不是撥奏,後者會以文字標示。樂理上預設斷音為將音符減成一半,如西貝柳斯打譜軟件的設定,[3]但實際演奏則因樂曲特性和個人演釋而有所差異。

關於「跳音」 编辑

有時華人會以跳音稱呼短促的音符,而這並不同於斷奏的聲音中斷之意。斷奏有不同音色,相應有不同彈奏方法,而手部具「跳」的動作的只是其中一種,因此需留意當中分別。

參考 编辑

  1. ^ 1.0 1.1 Geoffrey Chew, "Staccato",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2. ^ Werner Bachmann, Robert E. Seletsky, David D. Boyden, Jaak Liivoja-Lorius, Peter Walls, and Peter Cooke, "Bow",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2001).
  3. ^ Spreadbury, Daniel; Eastwood, Michael; Finn, Ben; and Finn, Jonathan (March 2008). "Sibelius 5 Reference", p.284. Edition 5.2.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