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237年四月—239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明帝曹叡的第三个年号,共计3年。[1]这也是曹魏政权的第四个年号。

景初
237年四月-239年
政权 曹魏
君主 魏明帝曹叡
历时 3年
景初在三国及曹魏时期的位置

青龙五年三月改元并改用景初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因此青龙五年三月则成为景初元年四月。

景初三年正月齐王曹芳即位沿用。

改元

编辑

大事紀

编辑
  •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日,魏明帝駕崩,齊王曹芳繼位。[4]

紀年農曆對照表

编辑
西元 干支 紀年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閏月
237年 丁巳 景初元年       丁酉(大)
4/12
丁卯(大)
5/12
丁酉(小)
6/11
丙寅(大)
7/10
丙申(小)
8/9
乙丑(大)
9/7
乙未(小)
10/7
甲子(大)
11/5
甲午(小)
12/5
238年 戊午 景初二年 癸亥(大)
1/3
癸巳(小)
2/2
壬戌(大)
3/3
壬辰(小)
4/2
辛酉(大)
5/1
辛卯(小)
5/31
庚申(大)
6/29
庚寅(大)
7/29
庚申(小)
8/28
己丑(大)
9/26
己未(小)
10/26
戊午(小)
12/24
十一戊子(大)
11/24
239年 己未 景初三年 丁亥(大)
1/22
丁巳(小)
2/21
丙戌(大)
3/22
丙辰(小)
4/21
乙酉(大)
5/20
乙卯(小)
6/19
甲申(大)
7/18
甲寅(小)
8/17
癸未(大)
9/15
癸丑(小)
10/15
壬午(大)
11/13
壬子(大)
12/13

壬午(小)
240/1/12

注:曹魏自青龍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起停用《四分曆》,改用《景初曆》,以建丑之月為正月,舊曆三月二十七日為新曆四月二十八日。景初三年十二月起,恢復以建寅之月為正月,景初三年有兩個十二月。

景初 元年 二年 三年
蜀汉 建兴十五年 延熙元年 二年
东吴 嘉禾六年 七年
赤烏元年
二年
公孫淵 绍汉元年 二年

参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5頁。
  2. ^ 陳壽.   魏書三明帝紀. 维基文库. 「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茌縣言黃龍見。於是有司奏,以為魏得地統,宜以建丑之月為正。三月,定曆改年為孟夏四月。〈《魏書》曰:……甲子詔曰:『……今推三統之次,魏得地統,當以建丑之月為正月。考之群藝,厥義章矣。其改青龍五年三月為景初元年四月。』〉……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還至河內,帝驛馬召到,引入臥內,執其手謂曰:『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宣王頓首流涕。即日,帝崩于嘉福殿,時年三十六。」
  3. ^ 司馬光.   資治通鑑魏紀五. 维基文库. 「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茌縣言黃龍見。高堂隆以為:『魏得土德,故其瑞黃龍見,宜改正朔,易服色,以神明其政,變民耳目。』帝從其議。三月,下詔改元,以是月為孟夏四月,服色尚黃,犧牲用白,從地正也。更名《太和曆》曰《景初曆》。」
  4. ^ 4.0 4.1 陳壽.   魏書四齊王紀. 维基文库. 「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十二月,詔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棄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復用夏正;雖違先帝通三統之義,斯亦禮制所由變改也。又夏正於數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為後十二月。』」

外部連結

编辑
  •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前一年號:
青龙
曹魏年号
237年-239年
下一年號:
正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