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和(8世纪—835年),中国唐朝宦官

楊承和
出生8世纪
唐朝
逝世835年
唐朝
职业宦官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为右神策军副使。十二月,杨承和在神策副使任上受任充深、冀行营都监押,即深州诸道兵马都监。[1][2]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宦官刘克明等弑敬宗,矫诏欲立皇叔绛王李悟,并欲把内侍更换成自己人。时任神策军枢密使的杨承和与同僚王守澄、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定议,与宰相裴度等共迎皇弟江王李涵为帝,率左、右神策六军、飞龙兵讨刘克明,刘克明投井自杀,捞出尸体戮之,并杀绛王。[3][4][5]李涵即唐文宗。杨承和等因功加上将军。[2]

大约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杨承和知枢密,吏部侍郎李宗闵通过驸马都尉沈<立義>结托女学士宋若宪与杨承和,得两人数次称赞于御前,遂于次年拜相。[6][7][8]

大约七年(833年),前邠宁行军司马郑注依附王守澄而弄权,为文宗所厌恶,被侍御史李款弹劾,王守澄将郑注藏匿于神策右军,杨承和与左军中尉韦元素、同僚王践言都厌恶郑注。左军将李弘楚劝韦元素诱杀郑注,再请罪并声言郑注奸状,届时杨承和、王践言也必会为韦元素辩护,这样韦元素将有功无罪。但郑注前来后却畏缩如鼠,又满口奉承,韦元素反而和郑注相谈甚欢,无视李弘楚暗示,还送给郑注很多金帛。李弘楚怒称韦元素今日不断,他日必遭祸,解军职离去,不久疽发背卒。[9]

九年(835年),郑注守太仆卿兼御史大夫,与翰林侍讲学士李训都得宠,六月,时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的李宗闵被郑注诋毁,被贬为明州刺史,不久再贬处州长史。而杨承和、韦元素、王践言都与王守澄因争权而不和,同月,李训、郑注因而出他们为藩镇监军,以杨承和监西川军。七月,李宗闵昔日请托宋若宪、杨承和得以拜相之事也被郑注揭发,再贬潮州司户,沈<立義>、宋若宪及其姻党等也被牵连。[7]八月,文宗又下诏称杨承和庇护被诬谋反的前宰相宋申锡,下令安置杨承和于驩州,令西川军用囚车押送之。韦元素、王践言也获罪受到类似处置。不久,文宗遣使追赐杨承和、韦元素、王践言死。[8][10]杨承和死于公安[4]

开成元年(836年),文宗下诏称杨承和、韦元素、王践言系被诬陷而死,追复官爵,允许归葬。[6]

轶闻 编辑

牛羊日历》载:牛僧孺岳父辛秘为科考官时,杨承和科举及第,虽被中书省驳回,仍感激辛秘。后来杨承和做了宦官,唐宪宗元和年间,辛秘作为礼官在宣政殿习礼,遇到杨承和,杨承和问:“座主还记得门生吗?”辛秘认出他,说:“老夫没忘。老夫有个女婿还得仰仗您。”于是杨承和对宪宗推荐牛僧孺,且称之为牛郎。

黄楼《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指牛僧孺为辛秘撰写的神道碑没有提及辛秘曾当科举主考官,且中书省复查举子的制度早已废止,穆宗长庆元年科考案后才复行,元和年间不可能有科举及第者被中书省驳回的情况,故认为虽然杨承和尤精文墨,文辞、书法皆不在进士之下,其曾为举子及得到牛僧孺、李宗闵等的依附不无可能,但牛僧孺通过辛秘勾结他的故事系李党伪造。

作品 编辑

邠国公功德铭》,铭主梁守谦。当时杨承和官爵为“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副使,兼右街功德副使云麾将军,右监门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弘农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注释及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