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寺

(重定向自桃华寺

桃花寺,位于天津市蓟县渔阳镇桃花山上,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清朝曾在寺旁建有桃花寺行宫。

历史 编辑

桃花寺位于蓟县城东17华里的桃花山上,占地面积近30亩,始建于唐朝明朝万历十五年重修。清朝乾隆九年(1745年)奉敕重修,并且在桃花寺旁边建成桃花寺行宫。乾隆帝《桃花寺行宫即目》中描写春游桃花寺行宫:“绿野润霑三月雨,绣岩芳斗一天春。”[1][2][3]道光《蓟州志》记载:“桃花山,在州东十八里,山有桃花,放时较他处独先,以此得名。山半有涤襟泉,纡曲流绕,碧澄可爱。有刹名桃花寺。东接皇陵五十里,为銮舆必经之路。乾隆十八年建行宫于山半。”[4]

桃花寺行宫分为东宫、西宫。东宫是居所。西宫在正殿的西侧,仿北京紫禁城而建,有正殿、配殿、朝房等数十间房。桃花寺行宫有乾隆帝御题八景:“湧晴雪、小九叠、吟清簌、坐霄汉、云外赏、涤襟泉、点笔石、绣云壁”。乾隆帝御题“清净法界”、“云外香台”、“忠贯人天”匾额悬挂桃花寺内。[1][4]

《日下旧闻考》卷一百十七《京畿蓟州四》记载:[5]

清朝时,桃花寺行宫为皇帝谒东陵时驻跸之所。《畿辅通志》卷十五记载,清朝皇帝、后妃谒东陵时,自北京紫禁城出发后,“沿途以驻跸行宫之所凡四”,即烟郊行宫白涧行宫、桃花寺行宫、隆福寺行宫。隆福寺行宫是到东陵之前的最后一处行宫,也是谒陵毕后还京的第一处行宫。[6]

桃花寺及桃花寺行宫在中华民国时期被毁,仅存基址。蓟县马伸桥镇中学在翻修校舍时发现一块乾隆帝御制诗碑,据考证该碑原来在桃花寺行宫内。[1][4]

按照计划,2010年7月底,桃花寺行宫恢复重建工程应当完工。[1][2]该组建筑随后定名为“桃华寺”,在山门上悬挂“桃华寺”匾额。2010年9月初,按照计划桃华寺应当举办开光法会并对社会免费开放。[7]2011年11月,桃华寺由释界诠担任负责人。[2]2011年至2012年,蓟县渔阳镇人民政府在渔阳镇西马坊村北桃花山上又新建了桃华寺部分建筑。[8]2012年,释界诠将桃华寺更名为“法华寺”,在山门上悬挂“法华寺”匾额。[2]2014年国家宗教局公布了天津市的佛教、道教宗教活动场所,该寺的登记名称为“桃花寺”,负责人为释果颖。[9]

天津市北辰区北仓镇桃花寺村也有一座桃花寺,与本寺无关。该寺据称曾接待过康熙帝乾隆帝[10]

建筑 编辑

2011年至2012年新建后,该寺主要建筑有:[8]

  • 山门
  • 天王殿
  • 钟楼
  • 祖师殿
  • 观音殿
  • 地藏殿
  • 禅堂
  • 大雄宝殿
  • 藏经阁
  • 万佛殿
  • 其他建筑:居士房、警卫室、贵宾房、配电室、课堂、僧僚房、方丈院、大五观堂、法学院、小五观堂[8]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