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蛉蛾(学名:Neopseustis fanjingshana),一种发现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的昆虫,隶属于蛉蛾科(卵翅蛾科)蛉蛾属

梵净蛉蛾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目: 鱗翅目 Lepidoptera
科: 卵翅蛾科 Neopseustidae
属: 蛉蛾属 Neopseustis
种:
梵净蛉蛾 N. fanjingshana
二名法
Neopseustis fanjingshana
Yang, 1988

形态特征

编辑

正模标本为雄性成虫,翅展约17毫米。头部黄褐色,头顶和额具棕褐色倒伏的鳞毛;触角褐色;下颚须和下唇须黄褐色。胸部棕褐色,足黄褐色。前翅基半部淡褐色,散有不规则的褐色和黑褐色斑纹,混生一些银白色的鳞片;翅端半部白色,杂有淡褐色斑,翅缘有一系列缘斑。后翅大部分为白色,有一组不规则的淡褐色缘斑。腹部淡黄褐色,疏生褐色鳞毛。[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杨集昆. 蛉蛾科述评及梵净山一新种(鳞翅目:同脉亚目)[J]. 梵净山昆虫考察专辑. 1988: 148–152 [2021-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