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開發銀行
1959年12月30日由美國及拉丁美洲19個國家成立的多邊開發銀行
(重定向自泛美開發銀行)
美洲開發銀行(英語: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縮寫IDB),又称泛美开发银行,中文简称美开行或泛美行,是美国和拉丁美洲19个国家于1959年12月30日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总部设于华盛顿。
![]() 美洲開發銀行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總部 | |
簡稱 | IDB/BID |
---|---|
成立時間 | 1959年12月30日 |
類型 | 多邊開發銀行 |
總部 | ![]() |
會員 | 48个国家 |
官方語言 | 英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 |
理事長 | Mauricio Claver-Carone |
机关刊物 | 理事会 |
員工数 | 约 2,000人 |
網站 | www |
美洲开发银行有四种官方语言: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其他三种语言的官方名称如下:
语言 | 名称 |
---|---|
法语 | Banque interaméricaine de développement; |
葡萄牙語 | Banco Interamericano de Desenvolvimento |
西班牙语 | Banco Interamericano de Desarrollo |
在三种语言中,银行首字母缩略词都使用“BID”。
历史编辑
成员国编辑
截至2009年,该组织共有48个成员国[1]
- 美洲(28个)
阿根廷、 巴巴多斯、 巴哈马、 巴拉圭、 巴拿马、 巴西、 秘魯、 玻利维亚、 多米尼加、 厄瓜多尔、 哥伦比亚、 哥斯达黎加、 圭亚那、 海地、 洪都拉斯、 墨西哥、 尼加拉瓜、 薩爾瓦多、 苏里南、 千里達及托巴哥、 危地马拉、 委內瑞拉、 乌拉圭、 牙买加、 智利、 伯利兹、 加拿大、 美國
- 歐洲(16个)
奥地利、 比利時、 丹麥、 德國、 法國、 芬兰、 荷蘭、 挪威、 葡萄牙、 瑞典、 瑞士、 西班牙、 義大利、 英国、 克罗地亚和 斯洛維尼亞。
- 亚洲(4个)
理事长编辑
姓名 | 任期 |
---|---|
Felipe Herrera | 1960–1970 |
Antonio Ortiz Mena | 1971–1988 |
Enrique V. Iglesias | 1988–2005 |
Luis Alberto Moreno | 2005–2020 |
Mauricio Claver-Carone | 2020–至今 |
治理编辑
美洲开发银行由其理事会管理,该理事会由48名成员组成,每年定期举行一次会议[1]。
从美洲开发银行借款的主要为发展中国家,由于每个成员的投票权由其持股决定,发展中国家控制着本行的大多数决策机构。美国持有该银行30%的股份,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国家合计占50.02%,而另外20%来自欧洲,美国可以否决决定[2]。
批评编辑
BIC声称,由美洲开发银行资助的行动可能对当地环境和土著人民产生不利影响,违背了美国开发银行宣布的促进社会和经济繁荣的目标。[3]
参考资料编辑
- ^ 1.0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欢迎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2019-01-01] (中文).
- ^ 2015年的数据(链接失效)
- ^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Bank Information Center. [2008-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