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太平洋颱風季

太平洋颱風季

1959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59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5月至12月期間形成。

1959年太平洋颱風季
氣旋季總結圖
氣旋季長度
首個系統形成1959年2月27日(熱帶風暴露比)
末個系統消散1960年1月2日(超級颱風哈莉)
最強風暴
名稱超級颱風瓊安
 • 最高風速315 km/h(195 mph)
1分鐘平均風速
 • 最低氣壓885 hPambar
氣旋季統計
熱帶低氣壓數33
風暴數25
颱風數18
超級颱風數8
死亡人數不明
財產損失不明
太平洋颱風季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1959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59xx。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编辑

在1959年,有33個熱帶低氣壓形成,其中26個成為了熱帶風暴。18個成為了颱風。8個更成為了超級颱風。

熱帶風暴露比(Ruby)

编辑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2月27日-3月1日
強度95 km/h(60 mph(一分鐘) 
1000 hPambar

熱帶風暴莎莉(Sally)

编辑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3月4日-3月13日
強度100 km/h(65 mph(一分鐘) 
990 hPambar

颱風蒂達(Tilda)

编辑
4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4月14日-4月23日
強度230 km/h(145 mph(一分鐘) 
930 hPambar

熱帶風暴魏達(Wilda)

编辑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7月4日-7月8日
強度75 km/h(45 mph(一分鐘) 
995 hPambar
皇家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一號風球
    1959-07-05 22:20-1959-07-06 11:00
下一熱帶氣旋
熱帶風暴無名 颱風瑪麗

颱風畢莉(Billie)

编辑
2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7月12日-7月18日
強度165 km/h(105 mph(一分鐘) 
970 hPambar

熱帶風暴葛萊拉(Clara)

编辑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7月16日-7月22日
強度65 km/h(40 mph(一分鐘) 

超級颱風戴特(Dot)

编辑
4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1日-8月8日
強度240 km/h(150 mph(一分鐘) 
952 hPambar

颱風艾倫(Ellen)

编辑
3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2日-8月12日
強度185 km/h(115 mph(一分鐘) 
965 hPambar

此一熱帶氣旋把東沙島附近的熱帶低壓引進台灣,形成強大的西南氣流,並引起豪雨,導致於8月7日至9日連續三日台灣中南部的降雨量高達800至1,200公釐,特別是8月7日當天的降雨量已高達500至1,000公釐,接近其平均全年降雨量。由於地面積水難以消退,再加上山洪爆發,導致河川水位高漲決堤,造成空前的大水災,受災範圍包括台灣所有的農業區域。

颱風喬琪亞(Georgia)

编辑
3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12日-8月15日
強度205 km/h(125 mph(一分鐘) 
960 hPambar

颱風艾瑞絲(Iris)

编辑
2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19日-8月23日
強度165 km/h(105 mph(一分鐘) 
965 hPambar

颱風艾瑞斯(英語:Typhoon Iris、中國大陸編號:5903號)是195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於1959年8月19日在菲律賓東方的熱帶輻合帶海面生成[1],於8月22日登陸中國廈門以後繼續向西前進,最終於8月23日消散。

在8月21日,颱風艾瑞斯襲擊呂宋島北部海岸,然而沒有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至少有兩次沉船事件發生,美國第七艦隊前往搜尋倖存者[2]。巴拉望島附近,至少有100人因渡輪沉沒喪生,只有11名乘客獲救。奎松省附近有五人失踪後,因為摩托艇傾覆[3]

8月22日、台灣遍布大雨,引發山洪爆發,一座鐵路橋被沖走[4]澎湖群島約1000人無家可歸[5]。整個福建省因颱風暴雨導致洪災,造成至少720人死亡,618人受傷,996人失踪[3][6]。然而,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紀錄,死亡人數可能高達2,334人[7]

超級颱風瓊安(Joan)

编辑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25日-8月31日
強度315 km/h(195 mph(一分鐘) 
885 hPambar

熱帶風暴凱蒂(Kate)

编辑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8月25日-8月27日
強度75 km/h(45 mph(一分鐘) 
1000 hPambar

颱風魯依絲(Louise)

编辑
4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8月30日-9月7日
強度220 km/h(140 mph(一分鐘) 
965 hPambar

熱帶風暴娜拉(Nora)

编辑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9月5日-9月12日
強度95 km/h(60 mph(一分鐘) 
990 hPambar

娜拉是第一個令中央氣象局對同一颱風發出兩次不連續颱風警報的颱風。

皇家香港天文台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上一熱帶氣旋   三號風球
    1959-09-10 11:05-1959-09-11 11:00
下一熱帶氣旋
熱帶風暴無名 颱風瑪麗

熱帶風暴歐珀(Opal)

编辑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9月5日-9月6日
強度65 km/h(40 mph(一分鐘) 

颱風白西(Patsy)

编辑
4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59年9月6日-1959年9月10日
強度220 km/h(140 mph(一分鐘) 
965 hPambar

1959年9月6日,有飛機報告指在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有一個熱帶風暴出現,其後這個熱帶風暴被命名為帕齊。不會兒,帕齊便增強為一颱風。不過礙於欠缺資料,其早期發展不得而知。一道低壓槽引導帕齊向東北移動,兩日後有另一道低壓槽發展,並支配之前的低壓槽,再引導帕齊向西北移動。接著它緩慢地轉向偏北方移動,並逐漸減弱,最後於9月10日消散。[8]帕齊在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移動飄忽,其路徑亦很罕見,過往十年間從未見過有热带气旋曾經採取上述的路徑[8],縱使1958年的颱風裘恩有稍微類似的路徑。[9]

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所提供的「最佳路徑圖」,帕齊從被發現到消散為止一直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東海位置。[10]日本氣象廳所提供的「最佳路徑圖」則沒有提供風速,只是指出帕齊是一個太平洋颱風[1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曾報告在颶風位置上出現爭論,但表明他們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東海域錄得帕齊的最高風速。[8]

超級颱風莎拉(Sarah)

编辑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9月11日-9月19日
強度305 km/h(190 mph(一分鐘) 
905 hPambar

超級颱風維娜(Vera)

编辑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959年9月21日-1959年9月28日
強度305 km/h(190 mph(一分鐘) 
895 hPambar

一個熱帶低氣壓於1959年9月21日在關島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楚克之間海域形成,並增強為熱帶風暴,命名為薇拉。之後薇拉向西北移動,翌日增強為一颱風。9月23日,薇拉迅速增強,達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所定一分鐘平均風速195英里每小時(315公里每小時)的顛峰強度,其中心最低氣壓低至896百帕斯卡。此數據是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派遣的偵察機在薇拉中心附近所錄得。[12]

與其他超級颱風不同的是,薇拉移入高緯度地區後仍能大致維持其強度,只是稍為減弱。受惠著當地的水溫高、幅散及幅合強勁和風切變低的環境下,仍能維持相當於現時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五級的強度。[12]9月26日,薇拉以160英里每小時的風力在日本近畿地方沿岸登陸,然後迅速橫過本州並減弱。9月27日,薇拉由東北地方沿岸以一級颱風風力出海,並向東移動,最後於翌日受西風槽影響而轉變成溫帶氣旋[13]

颱風艾美(Amy)

编辑
1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0月3日-10月9日
強度120 km/h(75 mph(一分鐘) 
985 hPambar

熱帶風暴巴布斯(Babs)

编辑
熱帶風暴(SSHWS
  
持續日期10月5日-10月10日
強度75 km/h(45 mph(一分鐘) 
1005 hPambar

超級颱風夏綠蒂(Charlotte)

编辑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0月9日-10月19日
強度270 km/h(165 mph(一分鐘) 
905 hPambar

超級颱風黛納(Dinah)

编辑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0月14日-10月25日
強度280 km/h(175 mph(一分鐘) 
915 hPambar

颱風鶯瑪(Emma)

编辑
3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1月5日-11月15日
強度205 km/h(125 mph(一分鐘) 
960 hPambar

颱風芙瑞達(Freda)

编辑
4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1月13日-11月21日
強度215 km/h(130 mph(一分鐘) 
945 hPambar

超級颱風吉達(Gilda)

编辑
5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2月13日-12月22日
強度280 km/h(175 mph(一分鐘) 
925 hPambar

超級颱風哈莉(Harriet)

编辑
4級 超級 颱風(SSHWS
  
持續日期12月24日-1月2日
強度240 km/h(150 mph(一分鐘) 
930 hPambar

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编辑

熱帶低氣壓衛萊特Violet

编辑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6月28日-6月29日
強度55 km/h(35 mph(一分鐘) 

熱帶低氣壓艾妮達Anita

编辑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7月4日-7月6日
強度55 km/h(35 mph(一分鐘) 

熱帶低氣壓芙安Fran

编辑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8月11日-8月12日
強度55 km/h(35 mph(一分鐘) 

熱帶低氣壓荷貝Hope

编辑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8月17日-8月19日
強度55 km/h(35 mph(一分鐘) 

熱帶低氣壓瑪芝Marge

编辑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9月2日-9月3日
強度45 km/h(30 mph(一分鐘) 

熱帶低氣壓露芙Ruth

编辑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9月8日-9月10日
強度55 km/h(35 mph(一分鐘) 

熱帶低氣壓賽洛瑪Thelma

编辑
熱帶低氣壓(SSHWS
  
持續日期9月18日-9月19日
強度55 km/h(35 mph(一分鐘) 

熱帶氣旋時間表

编辑

熱帶氣旋名單

编辑
  • Agnes
  • Bess
  • Carmen
  • Della
  • Elaine
  • Faye
  • Gloria
  • Hester
  • Irma
  • Judy
  • Kit
  • Lola
  • Mamie
  • Nina
  • Ophelia
  • Phyllis
  • Rita
  • Susan
  • Tess
  • Viola
  • Winnie
  • Alice
  • Betty
  • Cora
  • Doris
  • Elsie
  • Flossie
  • Grace
  • Helen
  • Ida
  • June
  • Kathy
  • Lorna
  • Marie
  • Nancy
  • Olga
  • Pamela
  • Ruby 2W
  • Sally 3W
  • Tilda 4W
  • Violet 5W
  • Wilda 6W
  • Anita 7W
  • Billie 8W
  • Clara
  • Dot 6C
  • Ellen 12W
  • Fran 13W
  • Georgia 14W
  • Hope 15W
  • Iris 18W
  • Joan 21W
  • Kate 20W
  • Louise 22W
  • Marge
  • Nora 26W
  • Opal 27W
  • Patsy 29W
  • Ruth 31W
  • Sarah 33W
  • Thelma 36W
  • Vera 39W
  • Wanda 13C
  • Amy 40W
  • Babs 41W
  • Charlotte 42W
  • Dinah 43W
  • Emma 46W
  • Freda 48W
  • Gilda 56W
  • Harriet 58W
  • Ivy
  • Jean
  • Karen
  • Lucille
  • Mary
  • Nadine
  • Olive
  • Polly
  • Rose
  • Shirley
  • Trix
  • Virginia
  • Wendy

参考资料

编辑
  1. ^ RSMC Best Track Data - 1950-1959.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1989-06-01 [2012-01-02]. (原始内容 (.TXT)存档于2012-03-22). 
  2. ^ Red Chinese Face Typhoon. Associated Press (Taipei, Taiwan: Youngstown Vindicator). 1959-08-23: 1 [2011-01-05]. 
  3. ^ 3.0 3.1 159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yphoon Iris (PDF).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United States Navy: 46–49. 1960 [2012-01-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2-02). 
  4. ^ Rains Drench Taipei; Winds Lash Batanes. Associated Press (Taipei, Taiwan: Reading Eagle). 1959-08-22: 1 [2011-01-05]. 
  5. ^ News In Brief. Taipei, Taiwan: Warsaw Times. 1959-08-25: 2 [2011-01-04]. 
  6. ^ Typhoon Toll Reaches 2,334. Associated Press. Tokyo, Japan: The Washington Observer: 5. 1959-09-01 [2011-01-05]. 
  7. ^ The Worst Natural Disasters by Death Toll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8-04-06 [2011-01-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6-19). 
  8. ^ 8.0 8.1 8.2 颱風帕齊 (PDF).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2010-08-2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6-07). 
  9. ^ 1959年中太平洋热带气旋季. 中太平洋颶風中心.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7). 
  10. ^ 東部及北部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徑圖檔案(1949年-2008年).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 2008-03-21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5). 
  11. ^ 風速表. 日本氣象廳.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1). 
  12. ^ 12.0 12.1 颱風薇拉報告 (PDF).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2010年8月15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6月7日) (英语). 
  13. ^ 颱風薇拉資料. 日本氣象廳. [2010年8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21日) (日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