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

魯迅小說
(重定向自狂人日記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被認為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按1917年5月陳衡哲白話小說《一日》發表在《留美學生季報》上)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书影,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狂人日记》书影,北京鲁迅博物馆
原名狂人日記
作者鲁迅
语言中文白话文
發行信息
首次刊载处新青年
出版時間1918年5月15日
出版地點 中國
文本狂人日记维基文库上的版本

主題

编辑

魯迅透過一個「狂人」的日記,揭露中國傳統社會裏的家族制度和禮教的毒害,指出中國歷史每頁都寫著「仁義道德」,但字縫裏卻都寫著「喫人」兩個字。最後,日記說:「沒有喫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因而喊出「救救孩子」的口號。

鲁迅自己说:“《狂人日记》很幼稚,而且太逼促,照艺术上说,是不应该的。”,“我自己知道实在不是作家;现在的乱嚷,是想闹出几个新的创作家来——我想,中国总该有天才,被社会挤倒在底下——破破中国的寂寞。”[1]

内容

编辑

小说以一個「狂人」的視角,寫出了他的所見所聞,一針見血地指出當時中國文化的朽壞。日记前言以文言文书写,为日记作者的一位友人所写。日记作者之前患了“迫害狂”的病,他已痊愈。

日记則以白话文书写,为作者患病时的所見所聞。作者写道歷史上滿寫的“仁义道德”四個字,透過字缝里却全是“吃人”两个字,也写道古书中(或扭曲历史传说、凭空想象出来的)人吃人事件。作者畏惧村上的人,以为他们要把他喫了。接着,他也认定他大哥准备和村人合夥吃他。他想起才五岁就逝世的妹妹,认为是被大哥喫了,而自己也无意地从大哥准备的饭菜中喫了妹妹的肉。

日记的结尾为“沒有喫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救救孩子……”

評價

编辑
  • 夏志清:“我對《狂人日記》確實評價過低,《狂人日記》是魯迅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其中的諷刺和藝術技巧,是和作者對主題的精心闡明緊密結合的,大半是運用意象派和象徵派的手法。”
  • 吴虞:“作者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都被他把黑幕揭破了。”[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鲁迅,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
  2. ^ 《五四运动文选》第141页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