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铜
白铜(英語:cupronickel,copper-nickel),又稱鎳白銅,銅鎳合金,以铜为基体元素,镍为主要合金元素组成的合金[1],通常也添加少量其他元素以增加强度,如铁和锰;铜含量通常在60%到90%之间变化。
白铜顏色為銀白色,具有銀色的外觀但不包含銀的元素,一般的成份是60%至90%的銅、其餘由鎳與鋅混合。镍含量大约在10%至30%之间。镍含量更高的合金则被称为康銅。
白铜最早产于中国云南古堂琅县[2]。后来在中亚的大夏曾用其铸造钱币,被认为是中国和大夏的交流产物[3]。從19世紀後,部分西方國家流通的小額硬幣採用白銅材質,當用於硬幣時,與鎳的比重約為3:1,並混入少量的錳。
由於白铜的强度堅硬和可塑性高、抗腐蚀性较好、电阻率较高、不生鏽等性質,主要用于裝飾品、給水器具、仪器器械和货币的制造[4]。白銅的耐腐蝕性也包括在海水使用的情況,因此熱交換器與冷凝管中也普遍的使用白銅作為設備材料。
物理性质
编辑合金种类 | 密度 g/cm3</sup |
熔点 °C |
热导率 W/(m·K) |
热膨胀系数 10-6/K |
电阻率 μOhm·mm |
弹性模量 GPa |
屈服强度 MPa |
极限抗拉强度 MPa |
---|---|---|---|---|---|---|---|---|
90–10 | 8.9 | 1100–1145 | 40 | 17 | 19 | 135 | 105 | 275 |
70–30 | 8.95 | 1170–1240 | 29 | 16 | 34 | 152 | 125 | 360 |
66–30–2–2 | 8.86 | 25 | 15.5 | 50 | 156 | 170 | 435 |
中國古代
编辑参考和脚注
编辑- ^ 白铜. 术语在线.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简体中文)
- ^ 即今雲南會澤、巧家和東川一帶,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四:“螳螂县因山名也,出银、铅、白铜、杂药”
- ^ 《中国古代冶金与金属文物》,Dimin Lu、路迪民、Daye Wang,第80页
- ^ 《工程材料》,朱张校,Zhangjiao Zhu,238页
- ^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Nickel. [2019-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06).
- ^ 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下〈五金第十四〉〈銅〉:「凡銅供世用,出山與出爐,只有赤銅。以爐甘石或倭鉛摻和,轉色為黃銅,以砒霜等藥製煉為白銅;礬、硝等藥制煉為青銅;廣錫摻和為響銅;倭鉛和寫為鑄銅。初質則一味紅銅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