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达学园

民国时期的一所艺术学校

立达学园,是民国时期的一所艺术学校。1925年由匡互生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一所新型艺术学校。创办人系原浙江省上虞县春晖中学的同事。学院以《论语》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办学宗旨[1]

概要 编辑

为筹集学校经费,丰子恺卖掉了浙江上虞的私人住宅“小杨柳屋”,加上其他创办人的集资,共得千余元,同时在孙中山及其夫人宋庆龄吴稚晖、教育总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邵力子等人的支持下,1925年2月1日在上海美租界虹口老靶子路(今武进路)俭德里10号(今罗浮路东侧)租得两幢房子创办学校。后吴淞中国公学的陶载良,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等师生加入立达,规模壮大迁至小西门黄家阙路上的原上海艺术专科师院第二院(中华艺术大学)宿舍十余幢为校舍。1925年2月25日立达中学正式开学上课。1925年夏秋时,经过多方努力,筹得经费三万余元,在江湾淞沪铁路旁(今新市南路579弄)自建校舍,正式更名“立达学园”[2]。1928年学园因经费拮据停办。1932年丰子恺与匡互生欲恢复立达学园,因匡互生病逝而终。

该校设有美术科、音乐科、文学科。实行“教导合一制”。先后来学园授课的有:茅盾叶圣陶郑振铎陈望道胡愈之夏丏尊刘大白朱自清夏衍、许杰、周予同陶元庆夏承焘丁衍庸关良陈之佛陈抱一裘梦痕刘薰宇、刘叔群、方光焘等。

除了教学外,还进行学术研究,文艺创作,1925年3月2日创办学术团体立达学会,匡互生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出版刊物《一般》、《立达》,发表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由丰子恺负责刊物的美术装帧设计,朱光潜英国留学时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也发表于该刊物。 学园不设校长,也不设主任,只设有校务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制。校务委员有:丰子恺、匡互生、朱光潜、夏丏尊、刘薰宇、方光焘、陶元庆、夏衍、陈望道、许杰、夏承焘、裘梦痕、陶载良、黄涵秋、丁衍镛等人。

演讲 编辑

1926年4月1日,徐悲鸿讲演《对于中国现在艺术的感想》。 1926年4月12日,吴康讲演《中国学术思想史的五个时期》。 1926年4月21日,郭任远讲演《自杀之心理及鬼之有无问题》。 1926年4月24日,李石岑讲演《伟大与平凡》。 1926年4月26日,邹鲁讲演《中国之现状》。 1926年4月29日,曹仲渊讲演《无线电话》。

参考 编辑

  1. ^ 李茂增著. 无言之美 朱光潜评传.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15.04: 19–20. ISBN 978-7-5486-0816-5. 
  2. ^ 陈星,朱晓江著. 从“湖畔”到“海上” 白马湖作家群的形成及流变.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4.06: 58. ISBN 978-7-5426-4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