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忠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8年3月16日) |
教史 |
唐朝 · 五代十国 · 宋朝 · 辽朝 金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同治陕甘回乱 · 云南回变 1911年至今 · 沙甸事件 |
教派 |
格底目 · 依赫瓦尼 · 赛来菲耶 · 西道堂 |
人物 |
白寿彝 · 包尔汉 · 陈广元 陈克礼 · 陈裕菁 · 傅统先 哈再孜 · 胡登洲 · 姬觉弥 · 金吉堂 李铁铮 · 林松 · 刘锦标 · 刘智 马德新 · 马哈什 · 马坚 马联元 · 马邻翼 · 马松亭 · 马注 买买提 · 木罕买提 · 穆萨 · 纳赛尔 纳忠 · 祁靜一 · 庞士谦 · 萨阿德 沙比提 · 沈遐熙 · 时子周 · 索图克 仝道章 · 王浩然 · 王岱舆 · 王友三 王静斋 · 伍特公 · 伍遵契 · 馬來遲 夏木西丁 · 杨敬修 · 伊本 · 玉素甫 张杰 · 张中 · 周仲羲 · 安士伟 |
文化教育 |
汉文《古兰经》 维吾尔文《古兰经》 哈萨克文《古兰经》 古兰经善本 · 汉克塔布 · 清真寺 |
组织 |
中国回教俱进会 |
人文地理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宁夏 |
人口 |
回族 · 維吾爾族 · 哈萨克族 · 东乡族 |
納忠(1909年-2008年),字子嘉,男,回族,雲南通海人,中國伊斯兰教学者,在學術上曾編撰及翻譯多部有關阿拉伯文化的書籍,推動了中阿文化交流及友好。此外,他曾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及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的常委、顧問等職務。
生平编辑
納忠生於雲南通海縣納家營一個傳統的回族穆斯林家庭,是元代忽必烈派駐雲南任平章政事的賽典赤·烏馬爾·贍思丁的後裔。到納忠的祖父一代,已是普通的農民,並且仍篤信伊斯蘭教。[1]
青年時代,納忠在求學上已有突出的表現。他在1929年畢業於昆明明德中學(昆明高等中阿雙語學校),並且是第一位以公費留學埃及艾資哈爾大學的中國回族學生。他在艾資哈爾大學取得最高傳統學位「學者證書」,接著考進該校的研究院,專攻阿拉伯歷史與伊斯蘭文化。[1]
1940年納忠學成歸國後,歷任昆明明德中學教務主任、代校長,並任《清真鐸報》主編、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雲南大學、外交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系主任。[2]
納忠除了在教育界作育英才外,還投身社會,參與多種工作。他曾任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常委及顧問、中國非洲史研究會會長及名譽會長等等。[2]
2008年1月24日13時25分(中午)納忠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9歲。他的葬禮,在1月26日8時30分(上午)於北京牛街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禮堂舉行。
學術成就编辑
著作及譯作编辑
納忠至晚年仍勤於鑽研筆耕,因此留下專著和譯著甚豐,有二十多部,發表論文亦有二百餘篇。[1]其中一部份如下:
- 著作
- 譯作
- 《五功與倫理》(納忠編譯)
-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埃及學者艾哈邁德·愛敏〔Aḥmad Amīn〕原著,納忠譯出部份內容)
- 《黎明時期回敎學術思想史》(Amin Ahmed原著)
殊榮编辑
納忠曾榮獲不少殊榮,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評為第一批「對高等教育事業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001年又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首屆「沙迦阿拉伯文化貢獻獎」的殊榮。[1]
参考资料编辑
- ^ 1.0 1.1 1.2 1.3 (中文)伊斯蘭之窗─納家驊《記伯父納忠的葬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 2.1 (中文)Sina全球新聞─著名阿拉伯文化學者納忠先生逝世
參見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 (中文)Sina全球新聞─著名阿拉伯文化學者納忠先生逝世.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31).
- (中文)伊斯蘭之窗─納家驊《記伯父納忠的葬禮》. [2008-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