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工業局
中華民國經濟部下轄機關
本文內容是關於2012年1月1日起分階段實施的行政院組織改造。 隨著實施進程的推進,部份資料可能尚未修正,詳見WikiProject:中華民國政府。 |
經濟部工業局(簡稱工業局)為中華民國經濟部所屬之行政機關,主管全國工業相關業務。
經濟部工業局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reau, MOEA (英語) | |
---|---|
![]() | |
![]() 經濟部工業局局徽 | |
基本信息 | |
機關類型 | 中央三級行政機關 |
所屬部門 | 經濟部 |
員額 | 277人 |
授權法源 | 經濟部組織法、經濟部工業局組織條例 |
主要官員 | |
局長 | 連錦漳 |
副局長 | 楊志清、 |
主任秘書 | 周崇斌 |
任命者 | 經濟部部長 |
任期 | 無任期保障 |
成立沿革 | |
成立日期 | 1970年2月25日 |
前身機關 | 經濟部工業司 |
聯絡信息 | |
![]() 經濟部工業局大門位於信義大樓1樓 | |
地址 | (106242)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41之3號(信義大樓) |
電話 | +886 2 2754-1255 |
網站 | www |
歷史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2013年6月12日) |
- 1970年2月25日,經濟部工業司擴編成立經濟部工業發展局,礦業部分業務併入經濟部礦業司。經濟部工業發展局借用臺北市牯嶺街73號台灣電力公司台北區管理處大樓7樓為局本部,首任局長由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副秘書長韋永寧兼任,下設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第四組、第五組、第六組、會計室、人事室、文書科、事務科[1]。
- 1970年12月23日,總統令,制定公布《經濟部工業局組織條例》。
- 1971年11月1日,經濟部工業發展局改為經濟部工業局,並增設第七組掌理一般工業行政。
- 2016年6月,經濟部工業局標誌改為紅藍二色「IDB」標誌,藍色象徵專業、品質、智能,紅色象徵熱情、自信、權威;在時代趨勢下,「i」不僅是「industrial」,亦是IDB在資訊時代中「information, internet, invention, innovation」的升級轉型表徵。此標誌於2016年5月16日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核發《中華民國證明標章註冊證》,註冊號數01771185。
未來經濟部工業局將升格為「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工業區管理業務將移入「經濟部產業園區管理局」管理。
歷任局長编辑
組織编辑
- 局長
- 第一副局長、第二副局長
- 主任秘書
- 第一副局長、第二副局長
- 業務單位
- 產業政策組
- 永續發展組
- 知識服務組
- 金屬機電組
- 電子資訊組
- 民生化工組
- 工業區組
- 北區工業區管理處
- 中區工業區管理處
- 南區工業區管理處
- 工業區服務中心:南港、龍德(兼利澤)、大武崙(兼瑞芳)、五股、土城、樹林、觀音、林口、龜山、平鎮、桃園幼獅、大園、中壢、新竹、頭份(兼竹南及銅鑼)、大甲幼獅、臺中港關連、臺中、大里、全興、彰濱、福興(兼埤頭及田中)、芳苑、南崗(兼竹山)、斗六、雲林科技、豐田(兼元長)、雲林離島(麥寮)、民雄(兼頭橋)、嘉太、朴子(兼義竹)、新營、官田、永康、臺南科技、安平、永安、高雄臨海、大發(兼鳳山)、仁大、林園、屏東、屏南、內埔、美崙(兼管和平)、光華、豐樂
- 工業區環境保護中心、汙水處理廠
- 行政單位
- 秘書室
- 主計室
- 人事室
- 政風室
- 資訊室
- 中部服務處
- 南部服務處
- 其他單位
- 各產業推動小組及辦公室
- 經濟部產業競爭力發展中心
相關條目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經濟部工業局組織條例 |
- ^ 《臺灣省政府公報》59年春字第57期第10頁 臺灣省政府秘書處(59)秘人字第16426號函
外部連結编辑
- 經濟部工業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體中文)(英文)
- 經濟部工業局的Facebook專頁
- YouTube上的經濟部工業局頻道